
目前高尿酸血症患者,已经超过1.2亿,其中,中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过高的尿酸沉积在关节表面形成尿酸盐结晶,可能会诱发痛风性关节炎,长期以往,会形成痛风石,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治疗痛风的时候,临床上普遍使用降尿酸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疼痛。那么,尿酸是不是降得越快越好呢?应该降低到什么程度才是正确的?真的越低越好吗?
高尿酸血症的诱发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等,从发病机理来看,关键因素是机体每天产生的尿酸和排泄的平衡被打破,尿酸的来源主要是饮食和人体自身合合成的嘌呤,嘌呤代谢后产生尿酸,其中30%从消化道排泄,70%从肾脏排泄。因此,高尿酸血症与饮食及肾脏功能的关系最为密切。
应对高尿酸血症时,很多人认为,只有关节肿痛时才需要降尿酸,这是1个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误区。正确的处理原则是,关节炎发作时,主要控制炎症,防止尿酸水平波动;对于没有进行过降尿酸治疗者,不需要立即服用降尿酸药物,而是在关节肿痛消失2到4周后,再按病情决定使用或调整降尿酸方案。同时需要注意,关节炎发作时不能乱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增加副作用,并且与尿酸竞争,从肾脏排泄,这样,就会加重尿酸排泄不畅的状况。
降低尿酸是一件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事情,并非一蹴而就,在降低尿酸的时候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尿酸水平也并非是越低越好。只有处于正常范围内才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无论过低还是过高都会给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男性保持在149~417vmol/L这个范围,而女性应该处于89~357vmol/L范围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不好,但是低于这个范围同样会给身体带来隐患。同时需要注意,尿酸沉积在关节、血管壁等组织中,因此,血尿酸正常,并不代表机体内的总尿酸正常,何时减少或停用降尿酸药物,需要听取专业意见
人体内的尿酸并非一无是处,在正常值范围内的尿酸,可以有效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由于尿酸的结构与某些脑兴奋剂相似(如咖啡因和可可碱),能刺激大脑皮层,提高智力;并且尿酸能够清除血浆中约2/3的自由基,由于大脑有很高的新陈代谢率以及含有较高的脂质水平而更容易被氧化损伤,适度的尿酸水平具有抗氧化机制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尤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低于180μmol/L时,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最重要的一点,尿酸还可能参与抗癌和防衰老的过程。尿酸至少要保持在180以上,若尿酸在快速、短期内降低,低于正常值,容易引起老年痴呆,引发多关节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对机体的生命活动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凡事有个度 ,一昧的追求极致是不可取的。
温馨提示
高尿酸血症,该吃药时要吃药,仅靠管嘴,是无法控制尿酸水平的。因为,饮食来源的尿酸,只占机体总尿酸量的20%,严格控制饮食,只能将血尿酸值降低60到90umol/L。是否吃药,何时停药,要听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