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这3种表现,可能痛风“加重”了

崔丽医生 发布于2020-12-03 13:46 阅读量5988

本文由崔丽原创

  痛风,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又称为“第四高”。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长期紊乱,引起血液中尿酸增高,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现代得痛风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与自身体质有关,身体缺少某种酶引起的尿酸升高;另一方面,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关,如长期喝酒、经常高蛋白饮食等。

  痛风,“痛”起来,先从脚开始

  脚,是人的最末梢,小关节多,酸毒结晶就会聚集在这儿,导致脚部关节痛,尤其是大拇指关节。血液中酸毒主要经肾脏排出,而长期处于高尿酸状态,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酸毒不能及时排出,长期如此循环,易使关节变形,也会引发痛风性肾脏,最终发展至尿毒症。

  脚部这3种表现,可能是痛风“加重”了

  1、脚趾部痛风发作更频繁

  最开始可能是一年发作1-2次,慢慢地变成了几个月发作一次,甚至一个月发作好几次。这时,可能是脚趾关节处的痛风石越来越大引起的。

  2、脚部疼痛部位增多

  最开始可能是脚部一两处疼痛,慢慢地,其他小关节也开始疼,这时,可能是血液中尿酸过高,形成结晶沉积在其它小关节处引起的。尿酸是易溶于血液,若没有控制好尿酸,血液中尿酸结晶会随血液流向不同地方,到了小关节,就易形成痛风石,引起疼痛。

  3、其它关节处有小结节

  当尿酸水平控制不好,就容易形成结晶,随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在小关节处形成沉淀,出现一个一个小结节,表面看有很明显的凸起,这时,痛风加重了。

  痛风加重,要小心3种并发症

  1、痛风性肾病

  尿酸排泄经肾脏,若长期、持续尿酸高,会使过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升高会使肌酐增多,出现蛋白尿,引起肾小管功能异常,损害肾脏,严重可致尿毒症。

  2、动脉硬化

  若痛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长期过多的尿酸会在冠状动脉里积淀,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引起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

  3、糖尿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尿酸水平偏高,也会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外,痛风患者做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时,结果发现:有30-40%合并「轻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为了预防痛风加重,谨记“二多、三少”

  1、多喝水

  促进尿酸排泄。多喝水能促进尿酸排泄,降低尿酸水平,同时,还能“冲刷”肾脏,减轻肾脏负担。专家建议:痛风者、高尿酸血症者,每天喝水至少为2000毫升!同时,喝水时记住,小口、勤喝、慢喝,这样身体才更容易吸收!

  2、多运动,控制好体重

  多运动,控制好体重,也可减少痛风加重。有数据显示,肥胖会增加尿酸高的危险。因肥胖会导致肝脏代谢异常,引起尿酸代谢异常,从而增加痛风的危险。多运动,同时也要控制好热量摄入,保证身体热量消耗与摄入平衡。记住,运动时,不要太剧烈,不要大量出汗。出汗过多,身体内水分减少,不及时补水,也会使尿酸浓度升高。‍

  3、少受凉

  天气变冷,关节受凉,也会促使血液中尿酸在局部沉积,局部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关节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血循环处于不良状态。若平时尿酸水平控制的不好,就很容易使痛风发作。‍

  4、少吃“高果糖”食物

  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当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使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此外,果糖摄入过多,会加重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抵抗,减少肾尿酸排泄,两者协同促进血尿酸水平升高。‍

  5、少吃“高嘌呤”食物

  远离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牛羊肉、鱼类等,饮食上,高嘌呤食物摄入也会使尿酸过高。另外,有报道,过桥米线不适合高血脂、痛风、糖尿病人食用。因为它是用高汤做的,嘌呤和胆固醇都比较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