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者,3种食物少往嘴里"塞"

崔丽医生 发布于2020-08-26 09:30 阅读量6036

本文由崔丽原创

尿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的功效,之所以人类的寿命比动物长,其中尿酸起着主要的作用,人体血浆中尿酸浓度比动物高出数10倍。人体的尿酸每天有序的进行生成和排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

深夜,救护车飞驰在路上,车上的小王疼的大喊"医生,快救救啊,有没有止疼药啊"。小王因痛风发作,直接被送进急诊室,经过检查,小王的尿酸高达750μmol/L,正常男性的尿酸值在237.9~356.9μmol/L之间。

医生初步诊断,小王可能出现肾衰竭,需要立刻手术,经过3小时的抢救,小王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为什么这么年轻尿酸值这么高?

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小王在几年前就检查出尿酸偏高,小王就把烟酒,海鲜等都戒了。并且小王知道长期高尿酸对肾脏有影响,老百姓常说"吃啥补啥",总吃一些猪腰子,羊腰子等,小王也不懂营养,只知道海鲜,啤酒不能食用。

专家提醒:高尿酸者,3种食物少往嘴里"塞"!

1、动物内脏

猪肝,猪心,羊腰子,羊肚都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也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对于高尿酸者来说,却享受不了这口福。动物的内脏中都是含有高嘌呤物质,嘌呤摄入的太多,会直接引起尿酸浓度的升高,从而诱发痛风等并发症。

2、碳酸饮料

即使是健康的人,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都要减少食用,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阻碍尿酸的排泄。饮料中多是含有大量的果糖,食品添加剂等,果糖在体内会转化为磷酸腺苷,来升高血尿酸水平。一些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加重痛风的发生。

3、豆类

豆类食物是人们最容易忽视,豆类一般都属于高嘌呤的食物,建议尿酸高的人谨慎食用。比如我们常吃的豆苗、黄豆芽、尤其是干豆类的嘌呤物质比豆制品压迫高出很多,因此在食用豆类的时候,可适量的食用一些豆制品。

尿酸升高时,身体会出现4种表现,引起重视!

1、排尿异常

人体中每天身体会代谢掉600毫克的尿酸,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排尿的形式。当尿酸代谢异常时,排尿可能会出现尿痛,少尿,无尿,尿频,尿急,尿中有泡沫等异常的表现。

2、大脚趾肿胀

尿酸升高时,最敏感的就是人体关节处,尤其是大脚趾。尿酸堆积在关节中,会引起红,肿,热等,当形成小的尿酸盐结晶时,就会出现疼痛,麻木,甚至影响人体正常的走路等。

3、腰膝酸软

肾脏代谢2/3的尿酸,高尿酸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经常出现腰膝酸软,身体乏累,有水肿现象时,要提高警惕。

4、血糖升高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尿酸和血糖有什么关系?其实人体内的尿酸升高时,会降低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影响胰岛素功能。当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就会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出现血糖升高的时候,也要检查一下尿酸值。

降尿酸,防痛风,多食二物,做好三事!

一、多食二物

1、百合

百合可以降尿酸调节痛风,主要是其中含有秋水仙碱,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可改善关节的炎症,痛风引起的红,肿,痛等。同时,也有利尿,促进尿酸代谢,抑制白细胞的作用,经常的食用,有辅助降尿酸的功效。食用方法:将百合,粳米,冰糖放入水中小火蒸煮30分钟,每日2-3次服用即可。

2、苦蓝菊

苦蓝菊,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类、香豆素类等营养物质,调节身体各项机制,提升免疫力。中医认为,苦蓝菊,清肝利胆,利尿消肿,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体内尿酸水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酶的作用,减少尿酸的合成,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预防痛风的发作。食用方法,最好是将其根部炒制成茶,制成苦蓝菊根茶泡水,身体利用,吸收的效果更佳。

二、做好三事

1、减体重

肥胖是高尿酸的"催化剂",体内过多的脂肪会阻碍尿酸的代谢,也会降低药物的敏感性。肥胖的人,患高尿酸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5倍。平时多坚持运动,不仅可减肥,加速身体的代谢,通过排汗也会影响到尿酸的排泄。但是不宜运动过度,避免关节的磨损,加重痛风的发生。

2、合理睡眠时间

睡觉是人的天性,也是健康的基础,睡眠不足时,人体的代谢紊乱,内分泌异常,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一旦各项机能损伤,尿酸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造成尿酸合成增加,排泄受阻,引起尿酸值的升高。每天在10点前进入睡眠,保证6-7小时的睡眠时间,对降尿酸,预防并发症有一定帮助。

3、积极就医检查

很多临床上的患者,痛风都是"拖"出来的,在尿酸升高时,不积极的治疗,甚至依旧大吃大喝。也尿酸值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不合理的控制,形成尿酸石,引起痛风,肾衰竭,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出现。在早期发现尿酸偏高的时候,积极的就医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

温馨提示

处暑后,意为暑止也,气温也有些许变化,这个时候广大朋友更应该注重饮食营养,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机制,来迎接逐渐转凉的天气。如出现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诊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