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60首页
|
咨询
|
挂号
|
疾病
|
资讯
|
药房
|
登录
注册
快速取消订单
您好,
用户中心
私人医生
消息
退出
下载APP
关注微信
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 自杀离我们并不遥远,预防自杀,关注精神心理健康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9-10 15:02
阅读量162
长沙南海医院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创建设立,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保守估计,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 万人,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精神心理疾病对自杀的影响不容忽视。
许多自杀案例中,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此种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
抑郁症、精神分裂、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
等。实际上,如果能在早期进行干预,及时接受规范治疗,许多悲剧都能避免发生。
哪些精神心理疾病易引起自杀?
自杀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从有自杀念头开始,到最终自杀死亡,这一过程受到包括心理、生物、环境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精神障碍患病史、生活应激事件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
易引起自杀的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有:
1、抑郁症
:抑郁症是自杀的头号杀手",在自杀人群中,有近8成的人患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状态中。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2、精神分裂
:
分裂症
患者自杀动机千奇百怪,很多是受精神症状幻觉、妄想等支配做出的行为,另外患分裂症后出现的抑郁亦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3、双相情感障碍
:该病发作时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躁狂期表现兴奋话多,言行夸大,一般不会出现消极行为。但是,在抑郁期时表现少语叹气,愁眉苦脸,严重时易出现自杀行为。
4、强迫症
:不少强迫症患者不堪强迫症状的精神折磨,或久治难愈而抑郁情绪,出现自杀行为。
5、焦虑症
:近年来,焦虑症患者自杀人数不断上升,成为了易引起自杀的心理疾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无论何种原因,各种疾病,任何人的自杀都是人生的悲剧。
自杀并不是毫无迹象,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特殊的言行发出警示信号得到大家的关注,大多数的征兆可归纳以下几点:
1.
曾经情绪一直不好,突然变得很平静,甚至更兴奋了。
2
. 言谈中表现出严重的孤独、无助和失望。
3.
行为上戏剧性的变化,比如一向谨慎的人忽然对什么都不在乎,内向的人突然开朗起来等等。
4.
冲动的、突发倾向的、失控的行为,比如无故与人争吵,不顾忌的发泄。
5.
表现出专注于死亡,包括用艺术、诗歌或故事来描绘死亡。
6.
过多吸烟、酗酒。
7.
表现出对未来失去兴趣,回避为未来前途做现实的计划,回避或拒绝讨论生活的意义。
8.
表达过死的念头,讨论过死的方式。
9.
过去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历史。
10
.制订自杀计划并寻求实施自杀的方法,比如获得自杀工具或药片,寻找自杀场所 。
并不是每一个自杀者都表现出以上所有言行,有的表现的多一些,有的表现的少一些,有的自杀者还可能基本没有什么征兆。
出现以上一条或几条表现不一定必然自杀,但会有自杀的可能,需要认真对待。
自杀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也不必“谈虎色变”,一个人有轻生念头、有自杀计划乃至采取自杀行为都是可以得到有效干预的。
如何预防及实施自杀干预
?
预防自杀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个人、家庭、医院、学校、社区和政府等。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方法:
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提高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减少社会压力,营造一个友好、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如果你的家人有自杀倾向
,确保不要让他在家里获得自残自杀的工具,如刀具、药物等。
4、如果你感觉到他/她处于危险的境地时,不要将其单独留下
,马上帮忙联系他/她的家人、心理援助热线或向专业精神心理医生寻找专业帮助。
5、提供心理支持
: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境,重建生活信心。
6、及时就诊评估、治疗
:鼓励当事人前往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制定系统的诊治方案,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自杀是可以劝阻的!!!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综合系统化规范治疗对于预防自杀至关重要!!!
往期推荐
1
一文详解:抑郁症在不同人群中有哪些症状表现
2
失眠怎么办?吃了安眠药反而睡不着?还会引起药源抑郁?
3
认真读这4点建议,避免抑郁症复发!
相关疾病:
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