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活得很累、很辛苦,难以立足于社会。
心理学家提醒:如果发现孩子有3种表现,往往很自卑,家长一定要注意。
常说这3句口头禅
家长要注意
孩子常说这3句话,说明孩子已经很自卑了,家长要多留意。
1、我不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赋予“害羞”这个词太多的贬义意味。当孩子被告知自己害羞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比如下面这些话:
你怕什么,怎么吓成这个样子,至于嘛!
胆子怎么那么小,真是服了你了;
你看看人家,表现的多好,你跟他学学;
这样的语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着孩子弱小的心灵,让他更加担心别人关注他、议论他,索性就干脆不尝试,直接说“我不会、我不敢”。
2、我只是想让他高兴。
讨好型人格比较典型的体现就是:
不敢说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
不懂怎么样拒绝别人;
做事情习惯看别人的脸色;
孩子在讨好别人之下,不经意间做出了自我牺牲;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委屈自己,方便别人;
他们的童年记忆里,有很多委屈和迁就;这样的孩子,太让人心疼。
讨好别人,看似善良大度,但其中隐藏的,却是渗到骨子里的自卑。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表面看似乖巧听话,内心却极不乐。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非常听话,几乎从不顶嘴,那你应该注意了。
3、也没什么了不起。
有心理研究发现,自卑感强的孩子,总感到自己步入别人,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
也就是说,自卑的孩子内心比较矛盾,一方面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却不敢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有恐惧别人超过自己。
自卑的孩子,往往不会喜欢比他优秀的孩子。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心存嫉妒的人,他们的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和别人的比较上。”
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由外界掌控时,她一定是可怕的,同时又是极度可怜的。她们不仅容易自卑,也都难免活得焦虑。
父母的哪些行为
容易让孩子自卑
下面这些行为,你是否也曾经对孩子做过?
1、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的吼叫和责骂,会成为孩子的“内在批判声音”。这种否定和批判,会让孩子变得自卑。长此以往,这种自卑感会深入骨髓,让孩子变得胆小、不敢去尝试。
一个人的自卑胆小心理,99%都是在长期打击、对比中形成的。
这种比较可能来自于你自己,也可能来自于你周围的人。
2、否定和打击孩子。
家长随口一出的一句否定,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总是生活在父母否定中的孩子,容易自卑、做事没主见、缺乏行动力。
一是,孩子变得自卑。
一味的否定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情绪,习惯性的看低自己,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个样子。
二是,导致心理疾病。
父母长期的否定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偏差。
孩子产生偏差行为,在潜意识里,是做给最亲近的、最爱的人看,是告诉他们“救救我吧,我不舒服,我很难受”。
父母这样做
培养出强大自信的孩子
父母这样做,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心理,养出一个超大自信的孩子。
1、多看看孩子的长处。
尊重孩子,温柔对待孩子,他才会心甘情愿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愿意改正。多看看孩子的长处,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和引导。
2、父母正向影响很重要。
当孩子尝试做事情没有成功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谅解和宽容,并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鼓励他再来一次。
不数落、不凌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面临的事情,孩子会从父母自信的表现中获得良性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