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会损害大脑吗?可以恢复吗?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8-04 11:01 阅读量547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精神障碍会伤脑吗?许多研究对此给出了答案,其中不少研究还明确了不同的精神障碍患者会给大脑带来哪些损害,比如:

  • 抑郁症患者的海马、基底核以及前额叶体积减小了。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有脑室扩大,非特异性脑皮质萎缩,胼胝体发育异常,杏仁核、海马体等huizhiquyu体积缩小,第III脑室及侧脑室颞角显著增大等。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脑最突出的改变是杏仁核的扩大。此外,额叶、小脑和垂体可能存在结构变化。

    精神障碍会永久损坏大脑吗

这是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关心的问题,医生们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因人而异。

这是因为精神障碍是否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需要根据疾病的发作时间、疾病的性质、疾病的治疗情况等方面来判断。

双相、精神分裂症的脑容量损失过程是持续性的。 如果不予以治疗,脑损失会越来越多。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趋势是线性下降的,与健康人的弯曲变化趋势并不相同。

大脑在整个生命中都保持可塑性

即大脑具有“更新”自身神经元功能特性的能力。而有效的治疗可以作为额外手段去改变神经元的特性,也就能够防止持续的脑损伤。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逆转或减缓灰质体积的减少。

例如,多种抗抑郁药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可通过其逆转神经退行的能力作用于情绪调节脑回路(例如前额叶皮层)。一项研究表明,文拉法辛在服用两周后可改变抑郁症中由负面影响激活的神经回路。

再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以预防疾病早期发生的与疾病相关的体积损失。有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可以在发病的前3个月内挽救或逆转与疾病相关脑区的灰质体积下降,并且这种明显的体积保留与改善症状的结果是同步的。

因此,若能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脑损失可以恢复正常。但若是中途自行停药,则会导致复发,脑损失也会很难恢复。

总之,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精神障碍对大脑的损害是可逆的。

对大脑的损害不可逆的三种情况

1.处于疾病的后期,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无法缓解病情的患者。

2.治疗不及时的患者。

3.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总是反复的患者。

专家提醒

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一定要尽早治疗,防止脑损害的加重;病情严重的患者一定要配合全程治疗,减少复发率,加快脑损伤的恢复。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有任何精神心理困惑,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相关诊断及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