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厌学背后隐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8-03 10:59 阅读量405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当一群成年人整日怨念着不想上班时,其实很多孩子也并没想象中那么喜欢校园生活。甚至部分孩子会厌学,拒绝着来自校园的一切,这也成为当下摆在部分家长、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校园里能吸收学科知识,有友爱的同学和亲切的老师,但在部分孩子的眼里,那里却宛如牢笼。身处其中,能感受到的只有压抑和痛苦。故而生出厌恶,想要逃离的情绪。那么,孩子厌学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01

自身层面

部分孩子的厌学,可能与自身的性格、心理等因素有关,孩子可能会因个性内向、敏感、孤僻等而在校园难以和他人友好相处,甚至可能部分孩子和他人有矛盾,从而导致校园生活对自己而言并不是愉快的经历。

还有部分孩子由于对自己要求高,好胜心强,无法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可能会因成绩下降而紧张和害怕,过分看重考试成绩,无法很好地处理因成绩下降而生出的焦虑、自卑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害怕、厌恶的情绪,最终排斥上学。

02

家长层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能是很多家长的期望,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孩子们课后奔走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家长更是对成绩严格要求,一旦下降,孩子们要面临家长的苛责甚至打骂,这样如何还能让孩子生出对学习的兴趣?

当孩子长期缺少来自家庭的关心,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没有正确地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也可能使其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厌学,沉溺网络或者其他娱乐。

03

学校层面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有利于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喜欢,如果教师缺少应有的师德,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对孩子不管不顾、态度不正、打骂或者其他形式进行伤害的行为,也会影响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同学之间应当友好相处,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发生矛盾而有争吵甚至打架的行为,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甚至可能会有校园暴力。这样的应激事件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进而导致厌学。

04

社会层面

当下的孩子面临着更加严峻、激烈的教育环境,无论是中考的“普职协调发展”还是对于高考相关的综合改革,都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了重大的压力,越发内卷。这种情况下,无形中会给予孩子们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社会环境中的部分言论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如“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等,这些说法某种意义上可能会冲击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降低学习积极性,从而讨厌上学。

厌学是一种孩子对学习的负面情绪,他们消极对待学习,并且一直逃离。这种情况会阻碍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此,需要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多角度进行科学干预。必要时,借助心理治疗来帮助疏导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