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样的父母,容易养出精神疾病的孩子!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7-02 10:08 阅读量74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和其他关系不同,亲情是我们最难以割舍的情感。
但同时,恶劣的家庭环境又非常折磨人。
你知道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精神疾病的孩子吗?今天就来聊聊。

01
诡辩式父母
“诡辩式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不一致”,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表里不一
最常见的:说一套,做一套。
这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内心十分撕裂,不知怎么做才能让父母满意。
就像那句话说的:你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又要让孩子飞翔。
2.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
同时又扮演受害者,诡辩称孩子不懂ta们的心。
3.出尔反尔
经常表现为:理直气壮地打破自己的承诺。道德绑架,让孩子有苦说不出。
“诡辩式父母”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无论做错什么总能找到理由反驳,绝不会承认有错。
长期以往,父母以为自己付出了所有爱,而孩子却受了一身伤,对家庭关系是两败俱伤。
02
有极强掌控欲的父母
这类父母会通过“诡辩”让自己看起来很讲道理,但实际上并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希望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做人。
而这种掌控的目的,是父母为了确认自己的权威性。

在ta们看来,“家长”的身份高于一切。

通过“让孩子听话”,可以获得心理优势,维持父母的“地位”。

而通常情况下,这类父母也可能是在其他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才会将这种焦虑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以此获得权力感和优越感。

03
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上述家庭的养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1.自我意识混乱
无论孩子如何反应,得到的都是否定和拒绝。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感受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这对一个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

他会无法识别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觉,无法通过外部投射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识。也就意味着,他的自我在童年阶段停滞了,只能带着一个混乱的自我走向成年。

2.习得性无助
否定和拒绝带来的“挫败感”会慢慢累积,发展成一种长期的无助和无望感,认定自己做什么都会失败。于是在面对其他事情时,也干脆连试都不试就放弃,演变成“习得性无助”。
甚至有些人还会因此无法维持任何一段长期关系,因为ta们会强迫性重复这种模式,遇到问题不去解决,而是自怨自艾,直到破坏每一段关系。
3.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在长期、持续的进退两难困境中,混乱的自我意识不断被加剧,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甚至患精神类疾病。有些人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去反抗父母,例如自毁前程、有自伤行为等。
04
写在最后
父母对孩子的意义非常重要。刚出生的婴儿,就会无意识地去讨好自己的照顾者。
对孩子来讲,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拒绝”父母的爱。只要有一丝被爱的希望,孩子们都会努力去做。哪怕因此被束缚,陷入无尽的痛苦中。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的,应该很明白这种感受。

所以成为父母之后,绝不应该利用孩子会无条件爱父母的心理去控制他们;不应该把“父母”的身份作为获取权威和优越感的手段;不应该通过孩子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心理优势、权力感、社会地位等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