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
患者及家属私自换药常见的情况
1
看别的精神疾病患者疗效好,就换成其所服的药;
2
家属或患者图省心省事,换成长效针剂或片剂;
3
嫌原来所服的药太贵想换成廉价药;
4
原来所服的药一时买不到而换成其它药;
5
出现药物反应慌了手脚而换药。
精神病复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患者随意更换药物而导致的。为了更好的治疗精神病,患者和患者家属必须对“换药、停药”有深刻的认识。
01
症状消失了,药是否能停?
在大家的认知里“是药三分毒”,比如平时感冒发烧只要感觉好了就会停药,但是对抑郁、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擅自停药可能会耽误治疗,很多患者吃了一两周的药物觉得药物没什么效果就会停药,但现实情况是,吃一两周的抗精神病药物,可能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一般约4~6周起效,但每个人都存在差异性,即使同样的一种药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不会表现出完全相同的治疗效应和副作用效应,所以还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
02
为什么不能停药,停药=复发
原因很简单:停药=复发
相关调查显示,抑郁症首次发病后的再发率为50%~60%,再发后第三次发病率70%一80%,而经历了第三次病,以后复发率超过90%。并且每复发一次抑郁症状还可能会加重,治疗难度也会加大,维持治疗的时间也要延长。抑郁症患者如果过早停药,复发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精神分裂也易复发,常规治疗下,一年复发率50%,五年复发率80%。
精神分裂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疾病,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精神功能偏离正常越远,并且每复发一次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治疗的难度的也会加大,多次复发的精神分裂患者,很有可能难以恢复社会功能,所以精神疾病患者在症状消失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维持期治疗,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03
停药可能会引起断药反应
擅自停药不仅耽误治疗,还可能会让身体引起强烈的断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监督下,在开始吃的时候逐渐的加量,在开始断药的时候逐渐的减量。
服药误区:私自加量
很多患者觉得药物要多多益善,药物的剂量越高药效越强,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换句话说你觉得服药越多效果越强,但剂量越多可能副作用也会更大,但是药物的药效却不一定是翻倍的,加大药物剂量可能会对自己的肝脏、肾造成伤害。
因此,患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一定切记擅自停药、减药或加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