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人的言语是“尖刀”,还在用这4种说话方式伤害身边的人吗?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5-30 09:36
阅读量458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人际关系始终是生活中烦恼的一大来源。
和有些人相处,我们会感觉自在放松,如沐春风,可和有些人相处,他们随口一句话就会让人愤怒,压抑,变得烦躁消极。你是不是也会因此反省: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敏感,才会觉得被冒犯。命令者看似强势,实则恐惧自恋破碎,为了维护自恋,不惜损害关系。”
深以为然,心理学上有一个“缺失自证”效应,意思是,一个人越是说自己有什么,其实就是越缺什么。表面上看是自恋,实际上是自卑的体现。仔细观察我们也会发现,正所谓“小人得志扬其势,君子得志行其道”,那些真正位高权重的人,并不会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反而是有一点小权小势的人,会无时无刻强调自己的地位和成就,逐渐失去了对人最基本的尊重。在与这类人交往时,人们或许会碍于情面维持基本的礼貌,可内心早已和他们划清界限,最后他们只会落得没有朋友的下场。从心理学上看,反问句之所以让人生气,是因为它本身就带着强烈的质疑和否定,让你觉得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阿文的儿子刚上一年级,学的东西很简单,可成绩却不好。眼看孩子“输在起跑线”,阿文既着急又焦虑。上次随堂检测,孩子再次排名倒数,阿文一下子气急败坏:“ 你怎么连这个也不会做?”说完这句话,阿文突然意识到,小时候父母也经常这样批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否定和打压是阻碍其成长的利器。长此以往,会变得自卑踌躇,畏手畏脚。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习惯性反驳。”“习惯性反驳”在心理学上也叫作“对抗型人格”,也就是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他们总会先反驳挑刺。下班和同事聊到饭店,都说很喜欢楼下那家炸鸡排,TA 插话:“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鸡排不卫生吗?”遇到这样一个”杠精“,就像北方春天遇上沙尘暴,不管气氛有多融洽,TA 都能吹散你们谈话的热情。其实可以看得出来,“杠精”的内心是缺乏存在感的,他们通过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凸显自己的优越感。博主开心地晒出自己一家人放假游玩的照片,分享旅游攻略,评论区却在说:“没有恶意,但你女儿和你老公一样丑。”在发表负面评论时加一句“没有恶意”,就能撇清自己诋毁别人的事实了吗?他们说话前总要加上一句“我说话直你别生气”,而说出的话一定会让人生气,不是对别人的衣着打扮评头论足,就是拿别人的黑历史开玩笑。难听的言语就像一把尖刀,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就已经刺在了对方心上,如何能够不往心里去呢?希望我们都不要那个做往别人身上“刺尖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