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小精力旺盛,总爱花钱,还喜欢出去玩,我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
“我情绪不稳定,容易emo,一点儿小事就能惹到我,但过一会儿又开心了,我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摔东西、喝酒、划手自残,我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
“医生给我开了心境稳定剂,却说我不是双相情感障碍,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需要精神科医生全面的评估和鉴别,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情绪波动示意图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需要满足“反复出现”以及“明显紊乱”,情绪波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均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双相”顾名思义,两种情绪相,即抑郁相和躁狂相(或轻躁狂)反复出现,通常在两次发作期间有明显的缓解期。
● 躁狂的时候就会兴奋话多、爱管闲事、乱花钱、容易发脾气、睡眠减少、有时候喜欢打抱不平;
● 轻躁狂较躁狂的破坏性减少,愉悦体验明显,表现为没有烦恼、乐于社交、兴致勃勃、活动计划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
● 抑郁相的表现就是自我评价过低、很自卑、觉得自己没用,觉得以后没有希望,前途很渺茫,觉得自己想死,活着没意思,精力体力下降,思维迟缓。
这种情绪的紊乱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正常的情绪起与落,是显著超出正常的。
波动幅度大:不同境遇下情绪在短时间及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如同湖面在微风吹过泛起涟漪,稍后又归于平静。如果用数值表示情绪高低,正常人的情绪值可能在-3分至+3分波动,那么如果达到-10分到+10分的波动幅度,就可能达到了情绪“明显紊乱”。(见情绪波动示意图)
具有破坏性:破坏人际关系,带来职业或学业问题,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能被其他人注意到: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紊乱即使是轻躁狂发作也是能被他人注意到的。比如“看起来格外高兴,像变了个人一样”。
一般说来,一部分患者在处于抑郁状态时,会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就医,但处在躁狂状态时,虽然意识到自己有异常,但不会认为这是疾病,直到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产生大额借贷关系等,被家人有所觉察后送来就医。
比如,一位40岁的中年人,突然感觉脑子变笨了,不好使了,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面对问题总是犹豫不决、反复思考,可是没过几天,阴霾情绪一扫而空,情绪亢奋,做事高调,甚至夸夸其谈。直至几个月后,瞒着家人借钱买了两套房子作为投资之用。老婆觉得这远远超出了家里的负担,才怀疑他精神出了问题。
躁狂发作至少持续1周,轻躁狂至少持续4天,抑郁发作持续至少2周。
综上,只有情绪波动的症状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才考虑可能符合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与其他疾病鉴别很关键
除了躁狂和抑郁的典型症状外,双相情感障碍还有一些非特异表现,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
需要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鉴别。这种疾病常在幼儿期就开始出现,且持续存在,不伴有情绪的周期性变化,没有明显的缓解期。
需与焦虑症鉴别。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过分担心、紧张,常伴有心慌、出汗甚至轻微的肢体震颤,而不伴有显著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有一类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挑剔、容易发脾气,但常常也伴有活动或精力增加等其他特征性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通常双相情感障碍是患者既有躁狂症,又有抑郁症,患者情绪方面比较极端,有时候躁狂,有时抑郁,相互循环。所以建议患者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