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总是控制不住的反复洗手;反复纠结,思考同一个问题;反复的检查门、冰箱等,近段时间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了,思想上的压力更重了......”
赵兰(化名)女士在看诊时向医生说到,自己有这些“毛病”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前些年只是因为反复的洗手、检查等问题,在平时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无谓的烦恼。但是近段时间自己似乎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老是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自己一个人总是在那胡思乱想,心烦气躁的,人也懒散起来,并出现了失眠、头晕头疼、自卑自责、悲观厌世等情况出现。
赵女士表示自己这段时间心理压力很大,精神状态也不好,近半年的时间都在奔波各家医院看病,不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在看病上花费了很大的开支。
来到医院面诊时,主任先跟赵女士一对一面诊,在了解了赵女士目前的心理状态,症状表现等后,询问了赵女士家人,赵女士在家时的一些日常生活表现,并带着她做了专科的项目检查,经过系统评估,专科仪器检查显示赵女士脑神经递质失衡,综合各项临床数据检测,初步诊断强迫症伴有抑郁。根据赵女士目前的情况,主任给出了针对赵女士病情的“物理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的接受系统正规治疗,家属决定给赵女士办理住院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强迫的行为,但强迫症真的是一种病吗?今天就以赵女士为例,为大家解析一下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呢?有什么表现?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在精神科中有重型精神障碍和轻型精神障碍,强迫症归类为轻型精神障碍。
主要特点是: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为突出症状的一种神经障碍。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
强迫观念:是想那些自认为不该想的事,但控制不了。
患者出现一些想法后,患者总试图去控制、摆脱,但又无能为力。从而形成的冲突并造成心理痛苦。(如赵女士反复纠结思考同一个问题就属于是强迫观念的范畴)
强迫行为:是做了自认为不该做的事,但不做不行。
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而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
比如: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清洗等。(如赵女士反复的洗手、检查就属于是一种强迫行为)
强迫意向:是介于两者之间,想做但不去做,患者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但一般不会转变为行动。
有强迫倾向就会有强迫症吗?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范畴。
强迫倾向属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属于焦虑情绪的一部分。
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质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会经常反复多想、重复行为,想控制不去想、不去做,但是做不到而感到痛苦,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如赵女士因自身的强迫行为导致自己心理压力很大,辗转求医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等)
有很多强迫症的患者曾这样描述:“当强迫袭来时让自己很崩溃,不知该如何面对。”没有经历过强迫症的人可能感觉不到强迫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理解强迫症患者为什么会不断重复一些行为,就算是重复这些行为非常痛苦也不会停下,因为强迫症控制的是你的思想,能让你产生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些想法,心里就像装了个探照灯一样,到处找恐惧。
强迫症有哪些危害?
1.强迫症患者往往被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还有强迫性意向所困扰。因为这些行为和思维并不是自己主动的意愿所致,所以会感觉到非常的痛苦;
2.强迫性强迫症患者往往有强迫性人格,所以往往会出现谨小慎微、做事纠结、反复权衡,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3.部分强迫症患者还会有家庭和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因为在人际关系和家庭中说话做事可能会有强迫扩大化倾向。
4.对于不整洁或者不循规蹈矩的行为倾向,反而会有强迫性将其纳入正轨的想法或意图,会出现人际关系或者家庭的成员之间的冲突;
5.严重的强迫症患者会有精神分裂倾向,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导致本身病情加重。
【温馨提醒】
患上强迫症会使患者生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一部分的患者甚至感觉到痛苦无助,慢慢地情绪不能化解,就会发展为抑郁,极端的就会导致自杀。
怀疑得了强迫症,建议及时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