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缺乏关注致中度抑郁,如何重视孩子内心的“隐秘角落”?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5-09 13:52
阅读量158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基本信息】:阿川,男,14岁,
【病情描述】:辍学在家,两年足不出户,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在网络游戏里浸泡,晚上熬夜玩游戏,白天睡觉。父母劝说无效,请过家族里的权威亲友劝说也依然不奏效,只要逼迫上学,要么头痛、胃痛、腿痛、要么晕倒,令父母十分头痛,万分无奈。2年间跑了很多医院就诊治疗躯体上的症状,所开的药吃了两年也没见效,后来来到医院诊断中度抑郁,在老师的指点下少年做心理咨询。

【咨询经过】:听母亲讲述孩子发生的一切都是突然的,小的时候到初中前,都是听话的孩子、优秀的学生。与来访者沟通,少年和父母说辞一样,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觉得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通过催眠放松其神经,探索他潜意识的记忆和需要。他讲述:小时候被爷爷、奶奶带,3岁时被家里的恶狗咬伤头皮撕开缝了几针,外在的伤和内心的恐惧不知道如何化解,父母依然忙碌去了,爷爷、奶奶就给物质上的满足,买自己需要的玩具或好吃的。然而在他上初一的第一年,也是刚刚住校的第一年,深爱他的爷爷去世了,等他到医院的时候爷爷已经不认识他了,喊的是另一个堂弟的名字。他对爷爷的离世感到非常痛苦;认为爷爷是最爱自己的人喊的却是堂弟名字,其中的纠结想不通也不理解,整个人就混乱了。母亲目睹了这一切没有前去安慰他。再因为小学时成绩优秀,父母都觉得他非常聪明又懂事,很少过问他的学习,因为工作忙也很少和他沟通。等到初中住校父母给佩带了手机,宿舍的同学都玩到很晚才睡,自己也加入游戏中玩起来,他们宿舍同学一般都会玩到凌晨才睡。最初熬夜了早上还能按时上课去,一年的时间下来慢慢的起不来了,只能辍学在家里。当与父母核实孩子睡眠的事情时,父母表示从来不知道他的这个情况。患者的网瘾的行为问题是习惯造成的——习惯性的晚睡,而习惯性的晚睡是他内心的情感需要和狗咬伤后的应激反应造成的。通过催眠和潜意识沟通了解他的需要,也让他看到自己的情感需要,帮助他化解积聚的情绪,从而促使他从困扰中走出来,促使他能站在一个高度上看自己。他说他玩游戏只是不知道还能干什么而已,学习荒废久了没有心情也没有信心去追,才选择在游戏里浸泡。之所以晚上熬夜,他说白天根本没有人,只要晚上大家才上线。这听来他在玩的当中是有交际、有时间概念、有规划安排的,除了去上学不能正常进行。他的功能也不是完全丧失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他在网络上的功能迁移到学习功能,迁移回学校。经过几个月的问诊,患者重返学校,认真学习,投入的状态使得他取得良好的成绩,很快对自己找回了信心。在这个案例中感触良多的是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父母这个角色不仅仅是生、是养、还有精神的喂养和关注,还有对孩子的感同深受和体会,作为孩子的需要,需要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去用心感受、用心陪伴。作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真父母。当一个孩子遇到困难又不会求助的时候,多希望父母能够觉察出来,一旦错过最佳帮助他的时机,事情的演变过程就是失控的。1.孤僻沉闷,不爱与人交流,厌烦与父母交流,跟他说什么,他就是嗯啊,巴不得马上离开,在家喜欢把门锁着,一个人呆在自己房间。 4.脾气暴躁,容易发怒,可能不知道哪句话不对,他就大吼大叫。 5.精神状态不好,萎靡不振的样子 ,身体小问题多,总感觉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的。 孩子有这些现象,并不只是心情不好,不听话。孩子是遇到了心理问题,需要做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果不及时的得以调整,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