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案例】高中没毕业就出现精神失常,如今康复如常人
姚青青医生
发布于2023-04-05 14:50
阅读量134
本文由姚青青原创
基本信息:男,17岁
【病情描述】患者阿健(化名),男,17岁,高中肄业。2016年无明显原因出现不愿上学,称老师、校长对他“不好”,想要把学校炸了,除此未见其他异常。2017年3月出现行为怪异,告诉父亲有人用远红外线监视自己,为此多次将手机卡扔掉,害怕被人定位跟踪,甚至与父亲沟通也通过文字,不敢讲话。2次住院治疗,诊断“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齐拉西酮治疗(具体用量不详),服药期间精神症状控制良好,但服用利培酮期间体重增加较明显,由原来的65KG增加到74KG。末次住院是因停药导致病情复发,表现胡言乱语,时而自笑,怀疑母亲要毒害自己,称自己被定位了,爱发脾气,冲动,于2018年5月由家属再次强行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辅助检查:心电图、肝胆脾B超、生化、尿液分析均无异常。入院第1天,由于患者拒绝服药,故给予齐拉西酮注射液30mg肌肉注射液;次日继续注射30mg,同时给予齐拉西酮胶囊20mg口服。入院第3日,情绪较入院时稳定,但眼睛总是不是窥视天花板上的消防感应器,认为里面有监控器监视自己,身体方面无不适主诉。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增加齐拉西酮胶囊至40mg,继续应用注射液30mg,第4日始停注射液,渐增加口服药量,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第三周,齐拉西酮药量已应用至早晚各60mg,患者表情明显放松,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高警惕性”,能够在父亲陪同出病房外自由散步。经过3周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良好,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后继续当前药量巩固治疗,6个月后减量至每天60毫克齐拉西酮维持治疗。这位患者如今恢复良好,已有稳定工作,且有女朋友,并为结婚做准备。①精神分裂症,大多发病于青春期至30岁之间,发病前往往会有一些迹象,比如失眠、孤僻、懒散、回避社交、爱发脾气等,我们称之为“前驱期症状”,但由于症状轻微,难易引起家人注意,如果此时加以重视并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往往恢复良好。患者病史2年余,缓慢起病,症状以明显的猜疑为主要表现,入院时可查及被害妄想、被监视感,猜疑内容荒谬,脱离现实,存在自笑,可疑存在幻觉。受妄想内容支配,患者出现了烦躁、激越甚至伤人行为,符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诊断。②患者17岁,出于生长发育时期,应尽可能选用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抗精神病药治疗;患者既往服用利培酮期间,体重增加明显,于是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这也是导致病情复发的间接因素;齐拉西酮虽属于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但相对于其他同类药物,很少发生体重增加,对于女性患者,也很少对内分泌产生不良影响。③对于急性激越的精神病患者,肌内注射齐拉西酮有助于减少精神分类正患者的急性兴奋激越行为,且起效快、耐受性好。④目前国外多种治疗指南推荐,第二代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注射治疗后,序贯到同一种药物成分的口服剂型是最佳的治疗选择,综合以上,急性期,我选择了齐拉西酮注射液联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⑤齐拉西酮常见的副作用有困倦、消化不良、头晕、便秘,另有4%-5%的服用者可见轻到中度的QTc间期延长,所以,建议应该定期复查心电图。⑥治疗上,除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外,还要配合心理治疗,以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复发频次。⑦患者为第3次发病,通常来说,根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三次发病主张终生服药,但药量会较急性期及巩固期有所减少,具体减药过程,实施方案建议听从经治医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