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老年抑郁?
老年期是人生发展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如果把老年人比喻成一座老房子,那老年抑郁就像是房子里积累的灰尘和蛛网。
对老年抑郁的心理干预就像是去清理这栋房子,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心理调适是必要的,而且应该是及时的、经常性工作。
重塑生活意义是老年人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预防老年抑郁的有效方式之一。很多老年人一辈子为工作家庭付出,再辛苦也无怨无悔,可是到了退休、子女成家立业的空巢期,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变得无所适从,心情也就抑郁了。
这时候需要帮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尤其是那些对他们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尝试一些心理学澄清价值的技术,如想象80岁生日的那一天,自己要发表演讲,内容是关于你这一生坚持的是什么,周围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很满意,哪些方面有遗憾。
或者你要给自己撰写墓志铭,你会写些什么。还可以追寻一些生动丰富、甜蜜的记忆,感受当时的情绪,看看这些记忆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帮助老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患者家属需要对老年抑郁有较全面的了解
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采用讲座及社区组织集体娱乐活动等多种因地制宜、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他们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知识,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老年抑郁作为一种慢性精神心理障碍,虽然患者本人感受到许多心身痛苦,但一般难以发现和识别。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家属缺乏相应的抑郁心理健康知识,进而不易理解患者,结果导致患者病情雪上加霜。
因此,患者家属也需要对老年抑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老年人提供必要、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以帮助他们健康度过老年时光。
做好陪护随时监控
老年抑郁患者的家属做好以下几件方面的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身心护理
由于老年抑郁病人情绪差、悲观自责明显,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非常希望获得家属及他人的心理支持,家属应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照顾,来自各方的关心及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亲人的眷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抑郁病情有一定程度恢复的时候,家中的事情应适度让患者参与,至少关于家庭的重大事项要与患者商量后再决定。和患者商量是家庭成员对患者表示尊重的姿态,也让老年人有自我价值感。老年抑郁者饮食、睡眠经常较差。家属应合理搭配食物,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调整饮食花样,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
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病情较轻者,可鼓励其参加一些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如看书读报,听音乐,种花养鸟等,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加强心理监护
老年抑郁患者的自杀率较高,家属要重点防范患者的自杀行为。另外,患者抑郁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清晨,要了解患者发生自杀一般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易发生。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害怕别人歧视,也会出现自杀行为。
老年抑郁患者的自杀手段多隐蔽、有预谋,常给人某种假象,即微笑型自杀,故当发现抑郁症患者声称自己情绪突然好转时,千万别掉以轻心,这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应加强防范。
健康用药指导
有些老年抑郁患者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由于老年人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服用多种药物,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如果发现特殊的情况,需要及时复诊咨询医生。
另外,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感觉迟钝,不能主动诉说,要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体诉。同时,家属要学会识别抑郁发作的症状,如早醒、精力缺乏、食欲缺乏、情绪昼夜变化等。
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家属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运动,便秘严重者需及时就诊。
家属应该做好心理建设
如何护理老年抑郁症患者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常常会令当事人感到迷惑以及感受到压力。如果患者长期患病,那家人的无助、无力感也越来越明显,而且由于要照顾患者往往也搞得筋疲力尽,感到特别的心累,精神和神经都会长期特别紧张。
因此,家属在照顾病人的同时也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减少自身的应激、焦虑情绪。
老年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不可缺失。建议家人要充分理解患者,为患者创造有利于其休养的康复环境,同时也要相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会休息和减压,为整个家庭的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