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动完脚后跟疼痛?

阮培灿医生 发布于2024-10-28 16:07 阅读量14127

本文由阮培灿原创

生活中不少人运动后出现了脚后跟部明显疼痛不适,这可能是得了跟腱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跟腱炎退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出现了跟腱断裂。那什么是跟腱炎?


(图片来自网络)


跟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跟腱病变,多发生于经常进行跑、跳等动作的运动员,主要临床表现为跟腱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1998年,Maffulli等首次将这类疾病称之为“腱病”,一直沿用至今。根据损伤部位,又分为非止点性腱病(发生在离止点2~6 cm范围内)和止点性腱病(发生在离止点2 cm范围内)两种。临床上,更常见的是止点性跟腱病


(图片来自网络)


引起止点性跟腱炎的病因有哪些?


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 如跟骨haglund畸形、扁平足等;外源性 过度训练、跑鞋不正确、在不平坦或坚硬的地面上奔跑、小腿肌肉力量不足或紧张都会导致跟腱承受不协调的超负荷。


外源性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在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内外源性因素往往共同作用,加速病情的进展


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具体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跟腱止点部位的疼痛不适,运动时加剧疼痛;渐进性病程,后期逐渐表现为任何活动都可引发疼痛。


查体:跟骨结节后方肿胀、压痛;踝关节主动背伸受限和提踵力量减弱;Silverskold试验可为阳性


(图片来自网络)


临床上都有哪些辅助检查可以有利于诊断?


X线片可发现跟腱钙化或骨化以及跟骨结节后上方的异常表现;B超可较好明确跟腱病变,但非常依赖于技术人员的水平;CT能较准确评估病灶的位置及大小;MRI可以详细评估跟腱及跟腱周围组织病变。临床上个人更推荐X线结合MRI检查,如需手术治疗,可完善CT明确病灶位置及范围



(图片来自网络)


止点性跟腱病首先考虑的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3-6个月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建议手术治疗。


专家共识指出跟腱止点性腱病患者如同时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则保守治疗失败风险较大,可考虑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大于4分;(2)踝关节活动度受限;(3)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史;(4)跟腱发生钙化。跟腱止点性腱病如合并跟腱止点撕裂或跟腱断裂,应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和关节镜两种):跟腱止点性腱病彻底清理病变组织后,残余组织少于50%应进行止点重建/修补手术,可使用单排或双排技术。


如何保守治疗?


急性期  运动后出现后跟部的红肿热痛  休息,冷敷,小腿肌肉、跟腱的拉伸放松有利于缓解疼痛 可以外用消炎止痛药以镇痛。


(图片来自网络)


恢复期  疼痛症状缓解  专家共识中明确物理治疗(超声、低能量激光、体外冲击波、针灸等)可以作为跟腱止点性腱病的辅助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广泛,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其它物理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报道较少,且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


(图片来自网络)


康复训练(离心性锻炼/按摩治疗/牵拉训练等)对跟腱止点性腱病有一定作用,但没有对非止点性腱病的效果好。离心性锻炼对跟腱止点性腱病有一定作用,结合牵拉训练或结合按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进行—高阻力慢速离心控制训练

起始动作

脚趾部分站在台阶上(脚掌前1/3)

身体直立,膝盖自然伸直,头颈向上延伸,骨盆维持正中位置 (腹部臀部微微收紧)。


(图片来自网络)


动作过程

动作过程中,维持上述动作,以非常慢的速度慢慢踮起脚尖。

可以默数秒数1234-匀速踮起脚尖1234匀速脚后跟回落。


(图片来自网络)


注:初期双脚提踵(踮脚尖),自我感觉能承受后,改为单脚提踵,慢慢放下至足跟下压,每次做3组,每组10个。做以上训练时患者如有疼痛或跟腱疲劳感,应适当减少动作幅度及训练次数。


如何做好跟腱炎的预防?


1)首先降低运动量,减少对跟腱的压力;


2)由于跟腱部分血管分布少,无法通过足够的血液循环促进健康细胞再生,所以只能通过人为干预的按摩、热敷来加强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区恢复;


3)小腿肌肉和足底筋膜的拉伸放松:改善紧张僵硬的组织,打破肌腱形成的瘢痕,恢复跟腱的柔韧度,促使跟腱重建恢复。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