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如何康复?是否需要取出内固定?

阮培灿医生 发布于2024-10-16 16:22 阅读量1351

本文由阮培灿原创

股骨颈骨折占成年人骨折3.85% ,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手术方案?


青少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多由于创伤暴力造成,因患儿股骨颈较小,内固定物尽量不伤及骺板,14岁以下的可选择克氏针固定,术后石膏制动。14-16岁结合股骨发育情况可选择空心螺钉固定。


16岁-65岁成人股骨颈骨折,大多选择空心螺钉固定,常规3枚空心螺钉固定,正三角或倒三角固定均可,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推荐行髋关节置换术,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有老年人因为一次骨折,长期卧床,导致一系列的全身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也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更关心的是术后如何康复,术后股骨头是否坏死。核磁共振(MRI)是无创确诊股骨头坏死的首选。可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是否坏死,坏死病灶是否在负重区。


术后根据主刀医生判断术中固定是否牢固,如固定牢靠,患者身体条件恢复可,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但需拄双拐,患肢不着地不用力,室内小范围活动。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1月,门诊复诊X线,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是否骨折端吸收、溶解,内固定是否松动。如骨折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此时康复仍是拄双拐下床活动,患肢不着地不负重,室内小范围活动。


术后3月门诊复查X线及核磁共振MRI,MRI可以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如股骨头无坏死,继续拄双拐,患肢可部分负重,尝试双拐借力,仍是室内小范围活动。


术后半年门诊再次复查X线及MRI检查,如骨折基本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未发现股骨头坏死,此时双拐可改为单拐,可以逐渐使用患肢单拐,中范围行走,再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弃拐,扩大活动范围。


股骨颈骨折术后是否取出空心螺钉?


患者术后1-2年行MRI检查,如股骨头无坏死,这时可行内固定取出。根据患者意愿,如患者不愿意取出,也可以继续保留内固定。


有个门诊患者股骨颈术后2年,行MRI示股骨头小范围坏死病灶,并不在负重区,这种情况建议继续保留股骨颈空心钉,定期门诊随访。因为空心钉螺钉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维持股骨头的稳定。


针对股骨颈骨折,年龄阶段不同,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不一样。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如何降低股骨头坏死概率,关键在于把握手术时机,尽早安排手术,以及高质量骨折复位、坚强固定。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