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门诊经常碰到患者抱怨,早晨起来足跟部特别疼痛,走几步活动后症状稍有缓解。这是跖筋膜炎的一种比较典型症状。
跖筋膜炎是成人跟痛症近年来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跖筋膜炎的高发年龄段是40~60岁,美国约10%的人会在其一生中患跖筋膜炎,并且每年有超过200万的美国人会出现跖筋膜炎症状。经常运动人群患跖筋膜炎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群,在运动员和跑步者中,其发病率为8%-21%。
哪些人容易发生跖筋膜炎?
易发生群体:①运动员或跑步者;②久坐且体重指数较高的人。
导致跖筋膜炎有哪些原因?
内在原因:生物力学异常、体重指数的增加、剧烈运动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以及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均被认为是导致跖筋膜炎的原因。其中跖筋膜炎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成为共识,并认为高体重指数给非运动人群带来的风险是最高的。
外在原因:穿不合适的鞋、在坚硬的地面上跑步和错误的健身训练方法、增加或改变常规运动计划、长时间站立、长时间驾车、长时间工作、站立和行走时间过长等。
经常人们说的骨刺是否引起足痛的原因?
跟骨骨刺的存在是足部疼痛的一个指标,独立于跖筋膜炎存在,而骨刺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但可能是相关条件的指标。因此,《共识》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足跟痛是软组织疾病,骨刺很可能不是其病因。
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跖筋膜炎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都能解决疼痛问题。
1)更换穿鞋 穿戴鞋垫较厚,软硬舒适,内侧足弓有适当的支撑的,避免穿无支撑力的鞋,包括拖鞋和芭蕾舞鞋。
2)跖筋膜拉伸锻炼 《共识》用充足的证据表明:拉伸锻炼在跖筋膜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位置,跖筋膜的拉伸运动对紧张的腓肠肌及足内翻也有治疗作用。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如塞来昔布胶囊,或外敷药物,这对跖筋膜炎急性期有临床意义,但尚无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该观点。《共识》不建议在治疗跖筋膜炎时常规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4)冲击波治疗 《共识》认为: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跖筋膜炎安全有效。
5)局部注射疗法 如局部封闭、针刀松解、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等,然而这些都尚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科研。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持续时间≥ 6 个月且适当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慢性难治性患者,应考虑手术干预。跖筋膜炎手术有2种常见且公认的手术类型,专家组达成共识,降低跖筋膜张力是手术治疗跖筋膜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一种治疗方式是跖筋膜切开术,包括开放和关节镜微创两大类。该方法直接切除一部分跖筋膜以减少跖筋膜带上的张力。第二种方式是腓肠肌松解延长术以间接降低跖筋膜张力。
针对跖筋膜炎治疗,目前更推荐三模式四阶段的阶梯式疗法,这也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三模式疗法: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减少组织应力、维持组织收缩弹性。
四阶段疗法:发病数周且症状较轻的第一阶段采用休息、药物对症处理、更换穿鞋和功能康复为主;持续数月且症状加重的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牵伸、支具和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第三阶段为手术前的治疗,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和针刀疗法为主;经保守治疗1年而临床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的第四阶段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上,没有一个适合所有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要持续观察患者及其治疗的反应,以便适当和及时地改善其病情,如具有较好的医从性,绝大部分的跖筋膜炎患者能通过保守治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