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变少,是卵巢早衰吗?

李芙蓉医生 发布于2023-03-10 14:58 阅读量142

本文由李芙蓉原创

  月经量变少,是一个让不少女生感到很焦虑的问题,因为它好像总是和衰老、卵巢早衰等划上等号,那么,事实又真的如此吗?

  月经量多少是正常?

  首先要说清楚的是,很多女生的月经量,其实并不“少”。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1~35天,整个经期的月经量在20~60ml就算正常,如果超过80ml就是月经过多,少于5ml才称作月经过少。

  5ml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完全不需要使用卫生巾,整个经期只更换少量护垫就可以了(少于一片卫生巾接近湿透,甚至经期缩短不足2天)。

  如果平常身体健康,在除外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没有因为月经失血而引发贫血(血红蛋白<110g/L),基本可以认定是正常的经量。

  大多数人每个月的月经量只有少许的差异,但也有些女性偶尔会感到月经量比以往明显减少,那么,这又和卵巢功能有关吗?

  月经量变少,说明“卵巢早衰”了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月经量变少并不是卵巢早衰引起的,而可能是以下这些原因:

  1) 怀孕相关

  有的“月经量少”并不是月经,而是异常的子宫出血,比如有些女性在怀孕时会出现“着床出血”,一般表现为点滴状出血。另外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都可能出现少量的出血,容易被误认为是“经量减少”。

  因此有性生活的女性,无论是否采取避孕措施,只要出现月经明显减少或点滴出血的情况,一定要先排除怀孕相关的因素,及时进行验孕。

  2) 年龄

  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一般在40岁左右逐渐减退,最终在50岁左右过渡到卵巢功能耗竭、月经永久停止。

  在绝经的过渡时期,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也逐渐退化,内分泌代谢会出现波动,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期时间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等。

  这种经量减少是符合正常生理规律的,并不是“卵巢早衰”,也不意味着过早的衰老。

  至于临床上的“卵巢早衰”,指的是40岁之前出现闭经或月经稀发至少4个月(还需要结合血清学检查和其它症状),它的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1%。

  但中年女性突然出现月经不规则、经量减少等状况,建议还是及时就医,因为“卵巢早衰虽然发病率较低,可是延迟诊断率高,容易耽误治疗,而且自己也很难分辨更年期和“卵巢早衰”。

  3) 体重和饮食

  脂肪细胞具有合成雌激素的作用,因此女性需要维持一定的体脂来保证雌激素的正常分泌。

  过度运动,暴力减肥或过度节食,比如不吃晚饭、不吃碳水化合物等导致体重体脂下降过快,或是暴饮暴食体重增长过快,也会因体脂的升高导致内分泌调节异常而出现月经减少。

  4) 精神压力

  压力和疲劳也会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造成影响,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行。

  5) 使用避孕药或宫内节育器

  口服短效避孕药、使用含雌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以控制体内雌、孕激素等的释放和调节,抑制排卵,从而出现月经减少。这通常是可逆的,停止使用后即可恢复,不必太在意。

  6)医源性操作(人工流产、宫颈锥切等)

  人流刮宫过度、产后刮宫导致的宫腔粘连,宫颈锥切手术后并发的宫颈粘连,会导致经血不能顺利排出,出现经量减少或闭经,往往会有经期腹痛的现象。

  7)疾病状态

  主要由子宫内膜感染炎症、排卵障碍、雌激素产生减少所致。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肾上腺、胰腺等功能紊乱,垂体病变等,通常治疗相关疾病能恢复规律月经。

  怎么样让月经变多?

  其实这个问题,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怎么让月经和卵巢功能正常?”

  首先要说的是,大多数的经量减少,在排除怀孕后,可以先把悬着的心放下来。因为月经减少的大部分原因都是暂时的,如果及时纠正,一般都能恢复。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月经减少了,建议先观察两三个月,调整为正常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心态、适度运动和规律饮食。如果没有恢复,建议及时去妇科或妇科内分泌门诊就医,筛查相关的疾病。

  对于即将迎来绝经的朋友,首先要说明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方法能逆转卵巢功能减退,包括卵巢精油保养、吃蔓越莓、吃月见草。

  但进入绝经并不意味着不能健康、美丽地生活,我们可以去更年期门诊或妇科内分泌门诊,让医生为我们进行全面的评估后,适当地补充雌、孕激素,缓解由于激素不足引起的各方面症状,预防骨折等的发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