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努努力,争取今年就抱上宝宝?”别急,生孩子光“努力”、光“鼓掌”可不行,还得做好这4件事!
一、管理体重
备孕时,很多家庭总以为“多长肉好生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多项研究表明:孕前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婴儿死亡率以及孕期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
基于此,临床建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对于一个肥胖女性(BMI≥28.0 kg/m2),孕前需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减慢进食速度,避免过量进食,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多选择低血糖指数(GI)、富含膳食纤维、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及增加运动(推荐每天30-9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等方式减脂减重。
而对于一个“蚂蚁腰”、“筷子腿”的低体重女性(BMI<18.5 kg/m2),则需要通过适当增加食物量(每天可有1-2次的加餐,如:每天增加牛奶200mL,或粮谷/畜肉类50g,或蛋类/鱼类75g)和规律运动等方式方法增加体重,以平稳地度过孕期。
二、补充叶酸和微量元素
众所周知,备孕期和妊娠期均需要补充叶酸,因为人体无法合成叶酸,只能从外界摄取。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育龄女性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叶酸400微克(等于一片叶酸片),并持续至整个孕期。当然,以上并不意味着孕妈妈需要刻意计算时间,若是没有准备而发现“意外惊喜”,只需在发现后及时补充即可。
正常成年女性体内储存铁量约0.3-1.0g,但育龄期女性因怀孕和月经失血等缘故,体内铁贮存往往不足,容易导致孕前和孕早期缺铁或贫血,继而导致流产、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更可能使孕妇发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基于此,临床建议备孕的女性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及红肉等,增加身体铁贮备。
除了补铁、补叶酸外,孕妈妈还需要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提高膳食铁的吸收与利用率。
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禁烟禁酒:《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表明:酒精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以及智力低下等。同时,酒精更可能影响女性卵子质量、男性精子质量,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死精率升高,进而影响受孕和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样地,吸烟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生殖系统,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毒性作用,怀孕前夫妻双方或一方经常吸烟,可增加下一代发生畸形的风险。因此,计划怀孕前6个月夫妻双方均应戒烟禁酒,计划怀孕的女性更要远离吸烟环境。
02.规律运动:运动不仅可避免超重和肥胖,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适应能力;同时,还能调节人体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基于此,建议备孕女性坚持每天至少3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改变少动、久坐的不良习惯,为受孕和妊娠的成功奠定基础。
03.放松心情:备孕期间,许多夫妻常因久久不孕而倍感压力,殊不知,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只会让怀孕难上加难。
四、计算排卵期,合理性生活
众所周知,排卵期是易孕期。对于月经规律的女性而言,排卵日一般是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一起,合计10天,统称为排卵期;而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则可通过排卵试纸和基础体温监测等方法预测排卵期。
虽然监测了排卵,但并不意味着要在安全期禁欲,在排卵期疯狂“加班”,因为长时间禁欲反而可能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