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流产是指在妊娠28周以前因自然因素(非医源性)导致在胚胎或胎儿具有生存能力以前终止妊娠,是妊娠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以上为早期流产(即妊娠12周前)。
7大常见因素易导致自然流产
01.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约占50%-60%,具体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多与遗传、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
02.胚胎发育不全:主要是由于精子和卵子有某种缺陷,以致使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而终止。
03.胎盘发育不良:因胎盘发育不良或者出现疾病,致使胎儿因缺乏营养物质和氧的供给而停止生长,进而引起流产。
04.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过往曾接受过输血或在妊娠过程中产生和血型不合的凝血因子,会使胎儿的体内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血,从而引起流产。
05.内分泌功能失调:受精卵在孕激素作用下在子宫壁上着床、生长发育成胎儿,若体内孕激素分泌不足,容易使子宫蜕膜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受精卵的发育,诱发流产;而当体内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则会引起子宫肌肉的频繁收缩,也会导致流产;当然,鲜为人知的是:甲状腺也与妊娠结局有密切的联系,当甲状腺功能降低时,可使细胞氧化能力障碍,进而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而流产。
06.母体生殖器官疾病:双角子宫、纵膈子宫、子宫发育不良,以及子宫内口松弛、宫颈深度裂伤、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导致流产(早期、晚期均可)。
07.其他原因:①母体受刺激(孕妇的情绪受到重大刺激,出现过度悲伤、惊吓、恐惧及过分激动等,引起孕妇体内环境失调,促使子宫收缩引起流产);②母体受外伤(孕妇的腹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挤压,以及孕妇跌倒或参加重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或腹部手术如阑尾炎、卵巢囊肿手术等均可引起子宫收缩而发生流产);③母体受疾病感染(孕妇患有流感、伤寒、肺炎等急性传染病易使胎儿中毒死亡;高热可促进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重度贫血、心力衰竭、慢性肾炎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容易导致子宫内缺氧而使胎儿残废,或者流产;孕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缺乏以及汞、铅、酒精中毒均可引起流产)。
自然流产后再流产可能性增加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有过自然流产,在再次怀孕的过程中,仍然有再次流产的可能,且发生几率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具体如下:妊娠女性第1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为12%;1次自然流产后,下次自然流产风险约24%;2次自然流产后,下次自然流产风险约26%;连续3次或3次以上流产后,下次妊娠自然流产风险达32%-45%。
综上,若育龄女性暂无生育打算,切记要做好避孕措施,避免选择通过人工流产(刮宫对子宫伤害较大,容易造成宫腔粘连、内膜薄等问题)来终止怀孕。
自然流产后再次怀孕注意事项
有自然流产、胚胎发育情况的夫妇,首先应避免盲目试孕,应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病因筛查,再针对病因治疗,以减少或者避免再次流产或胎停。当然,除了以上工作外,夫妻双方在备孕期间还需尽量规律作息、戒烟戒酒、适当锻炼,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保持良好的心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