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主要为胃酸,也包括食物、气体、胆汁、肠内容物等)通过胃食管结合部(通常被称为贲门)进入食管、咽喉、口腔、鼻腔、咽鼓管、气管等部位产生诸如反酸、烧心、胸痛、巴雷特食管、咽炎、龋齿、口臭、中耳炎、肺炎、慢性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主要与胃食管结合部(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膈肌、膈食管筋膜、胃食管阀瓣等结构)功能失常有关。该部位是个功能单位,形成coincide复合体,联合作用形成一个单向阀门,让食物、气体等只能从食管进入胃内而不能反向通过,即反流。
胃食管结合部的coincide结构(阀门)
人一生几乎都会发生反流,会突然感觉反酸、烧心,甚至口腔发酸、发苦等。这种反流往往是一过性的,通常与饱餐、油腻饮食、气体饮料、高度白酒、浓茶、浓咖啡、甜食、辛辣食物、餐后运动、吸烟、肥胖、便秘、药物等有关,诱发因素多。这种刺激不持续,除非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一般不会造成急性严重危害。而且食管可以蠕动帮助清理反流物,同时食管还能分泌碱性物质中和胃酸减轻危害。但是当这种刺激长时间存在则会出现严重后果。
胃食管反流典型症状为反酸、烧心,嗳气、口臭、上腹、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痛、慢性咽炎、龋齿、中耳炎、肺部感染、慢性咳嗽、哮喘等则是不同系统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会根据症状所属系统选择相应的科室就诊。如上腹痛就诊普外科、消化科,胸痛就诊胸外科、心血管外科,咳嗽就诊呼吸科等。这些不典型症状常忽略了胃食管反流病,所以在相关科室就诊效果不佳时应高度怀疑此病,注意鉴别。
胃食管反流引起各种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大多使用药物治疗有效。胃食管反流物主要为酸性物质,所以基本的治疗为抑酸。最常见的抑酸药物为奥美拉唑,以及新型抑酸药伏诺拉生。也可以使用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让胃内容物加快排空减少反流。药物的使用往往时间较长,长期的抑酸药物(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使用可造成消化道菌群失衡、感染、矿物质细搜障碍与骨质疏松、蛋白质消化异常与过敏疾病、胃底腺息肉与结肠息肉、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意外、神经系统障碍等副作用。如果存在解剖学改变,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必须长期抑酸治疗,需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前面提到食管胃结合部功能失常,这与食管裂孔疝有关。食管是从胸腔穿过膈肌进入腹腔与胃相连的肌性管道。通过膈肌的通道就叫食管裂孔,如果该部位薄弱变大会让部分胃、甚至肠管等进入胸腔所在的空间,形成食管裂孔疝。这种解剖学的改变破坏胃食管结合部的coincide结构,相当于失去了单向阀门的作用致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是结构异常,反流反复出现,会让以上所提及的症状反复出现,出现严重后果如Barrett食管、食管癌、食管穿孔、食管瘘、食管狭窄、哮喘、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胃食管反流与食管裂孔疝的症状可设计消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心内外科科、呼吸科等,需要不同专业的医生一起认知予以科学的诊断。
为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需要的辅助检查有:食管测酸、食管测压、胸部CT、胃镜等。
典型的胸部CT可在胸腔看到胃
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
抗反流黏膜黏膜套扎术:原理是通过弹力胶圈将食管胃底的黏膜层套扎,套扎后的黏膜缺血坏死脱落形成疤痕挛缩,起到收紧胃食管结合部的作用。优点:只需在胃镜下操作,不改变解剖结构,损伤小。缺点:效果欠佳,轻微反流者适用。
临床上运用最广的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手段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抗反流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