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约80%的孩子在3岁前至少发作一次。它像藏在耳朵里的"小火山",当感冒病菌通过咽鼓管(连接鼻腔和中耳的通道)入侵时,就会引发中耳积液或化脓。常见类型包括:
急性中耳炎:突然耳痛、发烧,可能伴随脓液流出
分泌性中耳炎:积液滞留但无感染,孩子常表现为"听不清"
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
孩子出现这些表现要警惕:
频繁揪耳朵或拍打头部(婴幼儿不会表达疼痛)
夜间哭闹加剧(平躺时耳部压力增加)
对呼唤反应迟钝(听力下降的征兆)
莫名发热伴烦躁(可能是感染扩散)
医生会用耳镜观察鼓膜状态,必要时进行听力测试。抗生素使用原则:
2岁以下幼儿通常需立即用药
症状轻微的大龄儿童可能先观察48小时
✔️ 疼痛缓解:冷敷耳周(注意不是冰敷!)
✔️ 睡眠姿势:垫高床头30度减轻压力
✔️ 饮食建议:多喝温水,避免奶瓶仰喂
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23%发病率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抗体保护)
环境管理:避免二手烟,控制空调湿度在50%左右
❌ "耳朵流水就要马上用滴耳液" → 鼓膜穿孔时禁用
❌ "中耳炎一定会耳聋" → 及时治疗很少影响永久听力
❌ "游泳是罪魁祸首" → 感冒时游泳才高危
当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建议鼓膜置管:
▸ 半年内发作3次以上
▸ 积液持续4个月伴听力损失
(微创手术全过程仅需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