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一个不可忽视的听力杀手

张思叶医生 发布于2024-11-15 15:21 阅读量326

本文由张思叶原创

提到中耳炎,大家一定不陌生。但中耳炎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急性中耳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等。

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一种中耳炎类型——分泌性中耳炎,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或浆液性中耳炎。

0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非感染性的中耳积液为特征的炎症,它的炎症特点在于,并不是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这有别于急性中耳炎。然而,分泌性中耳炎又是常常继发于急性中耳炎。

相比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90%的学龄前儿童至少罹患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超过 50%的1岁以内儿童以及 60%的2岁以内儿童都有过相关病史。

02为什么儿童发病率更高?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中招呢?其实这跟小朋友的生理结构有关。

我们的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条通道——咽鼓管,由于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宽、直, 呈水平位, 外加儿童自身抵抗力较差, 咽部淋巴组织丰富,腺样体扁桃体常增生肥大,隐窝可隐藏细菌和病毒,因此当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 或者是吐奶、咳嗽或擤鼻涕用力过大,导致细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 引发急性中耳炎。

Q擤鼻涕也会引起中耳炎吗?

答: 是的不正确的擤鼻涕确实会导致中耳炎。

03中耳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中耳炎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是耳内镜和/或声导抗

1.耳内镜

通过耳内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鼓膜和鼓室内状态。

A:正常鼓膜;B:鼓室内淡黄色积液,图片来源:Up To Date

2.声导抗

声导抗是通过仪器封闭外耳道,向鼓膜给一定的压力,观察鼓膜活动度的检查,如果鼓膜活动度下降,提示可能有中耳负压或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时,需要完善鼻咽镜检查,评估鼻咽部是否有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物等堵塞咽鼓管咽口的病变可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