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通常说的“头昏”是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而“头晕”则是指头部空间定向力混乱或受损的感觉,没有运动错觉、幻觉或扭曲的感觉,表现为头重脚轻感。相比之下,“眩晕”是一种更为强烈的感受,指的是在没有自我运动的情况下,头部或躯干自我运动的感觉,或者在正常的头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失真感。典型表现就是天旋地转,有时候也会感觉摇晃、倾斜、上下起伏、上下跳动或滑动。
01眩晕的类型
眩晕可以分为两大类: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其中,周围性眩晕的发病率更高,是由于前庭神经受损引起的,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等。
耳石症:耳石症是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类型。耳石是内耳中的椭圆囊囊斑上的碳酸钙盐结晶,比芝麻粒还小,形状像石头,因此得名耳石。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导致头部位置变化时(如起身、躺下、左右翻身、抬头或低头)出现短暂的眩晕,通常不超过1分钟,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耳石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通过手法复位或机器复位治疗,效果较好。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第二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疾病,属于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目前认为梅尼埃病是一种病因不明、无法根治的疾病,病理机制是耳蜗内淋巴积水,即通常所说的“耳水不平衡”。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和/或耳胀闷感,临床上将耳聋、耳鸣、眩晕称为梅尼埃病的三联症。虽然通过治疗无法改变其疾病进程,但在急性期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症状。
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炎是发病率仅次于耳石症和梅尼埃病的前庭周围性疾病。发病前通常有前驱感染(如病毒感染)病史,表现为眩晕、平衡障碍,站立时易向患侧倾倒,不伴听力下降及其他脑干小脑症状,头部活动加重眩晕,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1天或数天后逐渐缓解。目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前庭康复治疗,大部分前庭神经炎预后较好。
中枢性眩晕是由于脑干或小脑病变引起的,病因以脑梗死最多,其次是脑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感染和变性病等。绝大多数脑干或小脑病变同时伴随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遇到突发眩晕,不要慌张,就近休息,避免跌倒,侧躺防止呕吐误吸呛咳。如果突发眩晕伴一侧手脚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重影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眩晕的发生: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饮食调理:低盐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平衡功能。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身体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眩晕患者应尽量避免突然的头部运动和姿势变化,尤其是在起床、躺下、翻身等动作时。对于耳石症患者,建议定期进行手法复位或机器复位,以减少复发的概率。梅尼埃病患者则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盐分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