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炎是耳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涉及到中耳腔内的各种炎性病变。了解中耳炎的类型、病因、症状以及对听力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中耳的结构与功能
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开来。中耳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通过中耳的传导,声波可以增压23倍,使得声音可以高效地传递到内耳。
中耳炎的类型
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多由于咽鼓管堵塞,导致液体向中耳内渗出。
化脓性中耳炎
也较为常见,渗出液为脓液,由细菌感染所致。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
这是最危险的一种中耳炎,容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也称之为危险型中耳炎,可以和化脓性中耳炎相互转换。
中耳炎的病因
中耳是一个充满空气的腔室,中耳与鼻咽腔相连的耳咽管平时是紧闭的,但在吞咽或打哈欠时会短暂开放。感冒时,上呼吸道分泌物或病原体可能沿着耳咽管逆行至中耳腔,造成中耳炎。
三岁前的幼儿由于耳咽管较短且略呈水平状,病原体很容易进入中耳造成感染。
中耳炎的症状及影响
对于儿童,中耳炎的症状包括:
耳朵疼痛;
触摸耳朵时哭闹或抗拒;
反应迟钝;
看电视音量比平常大声;
听人说话时常转头偏向一边。
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中耳炎的问题,建议儿童感冒就医时,同时检查中耳的健康状况。
并不是每次中耳炎都会造成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常发生在中耳积水时,因为此时中耳听小骨受到液体阻力的影响,不能有效传导声音,尤其是低频率的声音。
严重的中耳积水可造成45分贝的听力损失。反复性中耳积水还可能会造成中枢听觉功能的异常。
中耳炎的治疗
在急性期,幼儿常有疼痛或发烧的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当中耳炎合并中耳积水持续三个月以上,经药物治疗仍无改善,医生会视病情需要放置通气管将中耳积水排出,或行手术以减少反复性中耳炎的发生。
提示
中耳炎多因感冒时咽鼓管感染引起,要注意预防感冒;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或洗澡时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朵,游泳后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耳朵;如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及时治疗以防并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