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耳朵有点儿疼”,
“妈妈,你说话声音大点,我听不清楚"
中耳炎是儿童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易复发,
并发症和后遗症也多。
且炎炎夏日,很多小宝贝们加入了游泳大军中。虽然小家伙们在水里扑腾得很欢乐,但“游泳”也会给宝贝们带来诸多问题,中耳炎就是其中之一,且比平时增加近2-3倍。
游泳为什么会引起中耳炎
游泳本身是一项好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是由于游泳池或者湖里、海里的水往往是不干净的,游泳时就会通过外耳道直接同鼓膜接触引发炎症,或者通过鼻腔-咽鼓管径路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游泳池或者湖、海水中含有的病原体或者过敏原往往会造成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鼻窦炎,鼻炎迁延不愈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同时将病原体和炎性物质逆行感染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炎。
通常在由游完泳后1到2天最为明显。
这些情况也不可忽视
游泳用水不卫生、擤鼻方式不正确、抵抗力下降,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患中耳炎。这些情况都要尽力加以避免,其中要注意擤鼻不可用力捏住一只鼻孔往出擤,要轻柔或者回吸鼻涕后用嘴吐出。
儿童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1、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
2、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等——儿童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耳痛,让儿童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甚至影响睡眠;
3、反应迟钝——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儿童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表现。
4、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如果儿童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
5、症状较重者会出现高热,哭闹、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如何预防和降低复发率呢?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预防需要注意以下几条:
01游泳的时候要保证孩子没有生病,不要去水质较差的地方游泳,游完泳之后可用生理性海盐水清洗鼻腔;
02家长需要及时发现中耳炎可能的征象并及时就诊,因为时间拖延越久,自行愈合的几率就越低;
03积极配合治疗,耳镜及听力检查结果提示痊愈之前避免感冒和耳道进水;恢复期可让宝宝们多做捏鼻子鼓气的动作(有较多鼻涕时无需做)。
提示
当发现孩子出现疼痛、耳闷、发热等症状时,应该警惕儿童中耳炎,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