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鼻咽顶后壁的一团淋巴组织,表面呈橘子瓣样。腺样体在儿童2~6岁时开始逐渐增生长大,到8~10岁逐渐萎缩变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因素的刺激而出现病理性增生,导致患儿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就叫腺样体肥大。
患儿会出现鼻塞、持续流涕、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睡眠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患儿就会逐渐出现睡眠缺氧的症状,造成智力受损。
长期张口呼吸也会导致颌面骨发育障碍,出现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上唇上翘、面容呆滞等,也就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颜值。所以,如果儿童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腺样体面容的形成。电子鼻咽镜或鼻咽侧位片检查可以清楚地呈现出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的程度。
腺样体的前方是鼻腔,下方是口腔,两侧有咽鼓管咽口(维持耳朵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
在病毒细菌感染、过敏性疾病、环境污染等因素反复刺激下,腺样体会过度活跃增生肥大,如果阻塞了上述结构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包括鼻塞、睡眠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听力下降、咳嗽等。
腺样体肥大是3~10岁儿童的常见多发病,除了腺样体面容,还可能带来这些影响:
小儿腺样体肥大可造成鼻塞,导致患儿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久而久之容易患气管炎。
咽鼓管咽口受阻,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
长期用口呼吸、鼻塞,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打鼾,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身高、免疫力甚至是智力。
腺样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之一,所以它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如果腺样体仅有轻微肥大,没有睡眠打鼾、憋气等呼吸道阻塞症状,就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者只是轻微打鼾,感冒后才出现症状,且病史较短的情况,一般药物保守治疗就能缓解。
保守治疗不缓解等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
手术有利的方面就是改善了鼻腔通气,晚上睡觉不再需要张嘴呼吸,帮助孩子形成正常的经鼻呼吸模式。患儿夜间不再张口呼吸,也能预防腺样体面容的形成。有睡眠憋气和呼吸暂停的孩子,术后纠正了夜间缺氧,对孩子的生长及智力发育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样,因为腺样体肥大而导致的反复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相关疾病,也会在腺样体切除术后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