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孩子感冒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除了发热咳嗽这些普通症状外,家长要格外警惕由感冒引发的中耳炎。
由于婴幼儿呼吸道狭窄,咽鼓管粗短且平,当呼吸道感染时,病毒和细菌容易进入中耳引起炎症。所以,中耳炎一般和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样在秋冬季高发。
出现这些表现,孩子可能得了中耳炎
孩子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耳痛、烦躁、耳朵里存在分泌物等。
1 岁以下的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因为语言功能还没完善,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会有用力撕扯自己的耳朵,或者打击头部的动作。
当家长触碰孩子耳朵时,宝宝往往会躲避,并伴有烦躁、哭闹明显,怎么哄都哄不住,吃奶差和发热等症状。尤其是前几天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涕等,更需要注意。
1 岁以上会说话的孩子感染中耳炎时,可能会告诉家长自己有耳朵疼、听不清等症状。
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耳朵「流水流脓」的现象,这些渗出液可能会引起暂时或轻度的听力下降。如果听力下降持续较长时间,还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说话能力下降。
当家长怀疑孩子有中耳炎时,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做耳内窥镜检查,5分钟即可确诊。
孩子得了中耳炎,千万不要擅自用药
很多家长在确认孩子得了中耳炎后会擅自使用抗生素,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
在没有明确孩子病因的情况下擅自用药,有没有效果先不说,如果耽误了治疗,容易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严重的会损害孩子听力。
如果孩子患中耳炎后,耳朵没有流脓,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因为鼓膜完整,滴耳液无法进入到中耳,对中耳的炎症起不到治疗作用。
如果已有脓液从耳朵流出,表明鼓膜已穿孔,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无耳毒性的抗生素滴耳液,并且要评估鼓膜是否要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