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鼻腔一侧出血时,身边的人通常会建议:举起一侧手或在一侧耳朵上压一团纸。过一会儿,出血果然停止了。
那么,真的是所谓的“神奇偏方”的功效吗?事实上,如果此时稍微活动或弯腰,会发现鼻腔会再次出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血?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鼻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身体部位,每天照镜子都能看到它。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外鼻部分,鼻腔就像幽深的隧道,向后直通口腔,向上及向外紧邻颅底和眼眶。鼻腔壁内分布着广泛的血管网,若是毛细血管出血,一般出血量小且容易自愈,若是血管主干出血,则出血量较大,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鼻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虽然外伤、肿瘤及血液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均可导致继发性鼻出血,但通常95%的鼻出血只是单纯原发性血管破裂性出血。尤其在秋冬季节,耳鼻喉科门急诊会接诊很多鼻出血患者,最常见诱因就是气候寒冷、空气干燥,鼻腔黏膜脆弱。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由于其血管壁硬化弹性低,更容易出现鼻腔出血的症状。
鼻出血时,该如何正确处理?
1.稳定情绪
因为紧张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继而加重出血情况。
2.分情况处理
若出血量不多,可以用一只手的食指与拇指分别向中间压迫两侧鼻翼,耐心观察十分钟,流血停止后,每日用生理海水或油剂滴剂清洗鼻腔多次,保持鼻腔湿润,同时避免弯腰用力等动作,一般7-10天可自愈。
若患者出血量较多且反复多次大量出血,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内镜检查患者鼻腔,精准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压迫填塞或电凝处理。患者接受治疗后,需卧床休息并清淡饮食。
一般情况下,单纯血管破裂性出血患者预后良好,而合并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止血同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1.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
3.控制血压及血脂等,防止血管硬化。
4.保持鼻腔湿润。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可通过加湿设备维持室内湿润状态,或使用生理海水喷鼻、油剂滴鼻等保持黏膜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