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孩子喊耳朵疼?当心是急性中耳炎!

张思叶医生 发布于2023-11-08 15:45 阅读量491

本文由张思叶原创

一、为何流感会引发儿童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在48小时内发病,病程不超过12周。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致病菌主要有肺炎球菌、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这些细菌也是感冒中最常见的细菌。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是“加强版”的感冒,儿童是易感人群,流感病毒上行感染易引发急性中耳炎。

二、为何儿童会成为“重灾区”?

中耳炎的发生与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咽鼓管有关。

由于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直,婴儿期咽鼓管咽口位置更低,儿童咽鼓管软骨较软,其硬度和弹性不足,参与咽鼓管开放协调有限,故儿童更易发生急性中耳炎,据统计约有50%以上的婴幼儿患过本病。

感冒时,鼻咽部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咽鼓管口,同时也会隐藏致病菌在管口,导致中耳炎易发。(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

一般来说,急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耳痛剧烈,鼓膜充血、膨隆,甚至出现鼓膜穿孔,脓液流出,通常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没有明显疼痛,仅表现为耳部不适、闷堵,则常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也叫分泌性中耳炎

三、如何判断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

1.耳痛:为本病早期症状,剧烈者不能寐,烦躁;婴幼儿搔头、摇头、哭闹不止;而一旦鼓膜自行破溃,脓液流出,疼痛顿减。

2.耳鸣及听力减退:初期常有明显耳闷、耳鸣和听力减退。耳痛剧烈可能导致听力减退被忽略。

3.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有脓液流出,最初可为血性。

4.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烧、食欲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类似消化道中毒症状。穿孔后全身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时,3-4周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流脓不减少甚至增多,往往提示合并急性乳突炎,儿童骨缝未闭合,脓液顺骨缝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甚至脑脓肿

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表现,及早发现,尽早就医。

儿童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病因治疗。

1.全身治疗

①抗生素应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②重症(耳流脓或伴高热≧39℃):应及时积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症用药,解热镇痛。

2.局部非手术治疗:

①耳部:滴耳液 (eg.1%酚甘油、氧氟沙星);

②鼻咽部:鼻用减充血剂(eg.达芬霖) 、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

3.手术治疗:

①鼓膜穿刺/切开引流术;

②鼓膜切开置管术:是治疗复发性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积液的有效手段,其指征为半年内发作 3 次,1年内发作4次;

③乳突切开引流术:合并急性乳突炎患者。

4.针对遗留的鼓膜穿孔、听力减退:鼓室成形术、助听器。

5.病因治疗:治疗流感、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