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儿童听力健康?

张思叶医生 发布于2023-10-17 11:17 阅读量253

本文由张思叶原创

关于儿童听力健康和耳鼻喉疾病防治,你知道哪些?

一、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造成的?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有一定的关系。儿童时期鼻咽部有腺样体存在,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可能会导致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等情况刺激腺样体,出现腺样体肥大。当腺样体肥大增生时,咽鼓管咽口会被肥大的腺样体堵塞,从而出现咽鼓管功能受限或功能障碍。

咽鼓管是具有弹性的管道,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闭合状态,此时鼓室是一个密闭的腔隙,吞咽、打哈欠等动作可使咽鼓管开放,中耳与外界空气相通,从而达到调节鼓膜内外压力的作用。乘坐飞机时降落阶段有人会因机舱内气压增加出现耳闷、耳痛等不适,这时工作人员通常会建议咀嚼口香糖、宝宝可吸吮奶瓶等做吞咽动作来缓解,就是这个原理。当咽鼓管堵塞的时候,鼓室内的氧气被中耳黏膜不断吸收,外界空气又不能进入中耳,就会形成鼓室内负压状态,黏膜组织液渗出增多,出现中耳积液。渗出来的液体也不能通过阻塞的咽鼓管排出去,时间长了越积越多,就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相比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90%的学龄前儿童至少罹患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超过 50%的1岁以内儿童以及 60%的2岁以内儿童都有过相关病史。徐留见主任提醒,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二、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鼻喷激素,口服促排药物,可以超短波治疗。每周复查声阻抗,看咽鼓管功能。要检查鼻咽部看是否合并腺样体肥大,如果有那么要考虑腺样体切除。如果得了分泌性中耳炎,要尽早治疗。药物治疗如果及时充分,一般在一周可以完全控制症状。但是如果拖延,没有治疗,在一个月以上或者两个月以上积液仍然存在,就需要进行耳膜切开置管术。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疼、耳鸣、耳闷等症状。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听力下降方面的趋势或兆头,比如看电视声音越来越大、叫几声也没有反应等,请尽早来院做相关检查,以免错过最佳医治时间,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三、中耳炎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根据中华医学会最新的中耳炎指南,中耳炎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分泌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因为儿童咽鼓管发育还不完全),另外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排除鼻咽癌的可能。2、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3、中耳胆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但是可以侵蚀听小骨,要尽快手术。4、其他特殊类型的中耳炎:比较少见但是在有全身状况时要排除这些疾病(结核性中耳炎,AIDS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真菌性中耳炎,坏死性中耳炎,放射性中耳炎,气压性中耳炎)。

四、耳朵痒可以去路边店采耳吗?

耳朵痒最好不要采耳,采耳对于耳朵是没有好处的,而且采取的工具并不是医学的专业工具,而且存在比较大的健康隐患,如果没有做好卫生工作,很有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因此要避免进行采耳。若是耳朵有瘙痒的症状,可能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细菌感染所引发的,也有可能是耵聍栓塞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明确诊断后,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五、如何判断扁腺肥大是否需要做手术?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否需要做手术,主要取决于它的并发症。是不是引起鼻炎?鼻窦炎?或者咽喉不舒服、咳嗽、睡觉打呼噜、趴睡,甚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或者腺样体面容?身高、记忆力是否受到影响?如果引起了以上一个或几个并发症,那手术就应该及时做。如果只是扁桃体、腺样体单纯大了一点点,并没有引起并发症,那可以选择先保守治疗。具体还需要来院做相关检查,听取专业医师建议后再做决定。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