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劈开与种植牙临床路径

张友福医生 发布于2025-04-04 18:55 阅读量56

本文由张友福原创

                                         骨劈开与种植牙临床路径


1. 术前检查与数字化设计

时间节点:治疗启动前1-2周

核心内容:

全身健康筛查:

血常规、凝血四项(PT/APTT/FIB/TT)、感染八项(乙肝五项+梅毒/HIV/HCV)、ECG(排除心血管风险)。

口腔专项评估:

牙周治疗:全口洁治、龈下刮治,控制牙周炎症(探诊出血指数≤15%)。

影像学分析:CBCT评估骨高度/宽度/密度,标记神经管/上颌窦位置。

数字化设计:

口扫+面像摄影:获取全牙列数字化模型及面部微笑动态影像(美学分析)。

诊断蜡型设计:3D打印蜡型模拟修复体形态,验证咬合与美学效果。

导板制作:3D打印简易种植导板,预设种植体深度与轴向(误差<1°)。

暂时性临时牙:单端马里兰桥

2. 一期手术:骨劈开(Ridge Split)+ GBR同期种植

时间节点:术前检查后7-10天

操作细节:

骨劈开术:

超声骨刀纵向劈开牙槽嵴,骨凿横向扩张至6-7mm宽度,植入种植体(锥形植体,初期稳定性≥35Ncm)。

GBR技术:

骨缺损区填充自体骨粉/异种骨粉(Bio-Oss),覆盖双层胶原膜(Bio-Gide+钛网),严密缝合(5-0不可吸收线)。

术后管理:

抗生素:头胞+甲硝唑+地塞米松+ 0.12%氯己定含漱(bid ×14天)

骨整合期:9个月内禁负重,每3个月复查CBCT评估骨再生。

术后15天:拆线+单端马里兰桥暂时修复

3. 种植二期手术 + 软组织增量

时间节点:一期术后9个月(骨结合确认后)

分步操作:

二期手术:

环形刀微创暴露种植体,安装个性化愈合基台(穿龈高度根据牙龈厚度调整)。

软组织增量(同期进行):

结缔组织移植(CTG):腭部取结缔组织(厚度1.5-2mm),缝合固定于种植体唇侧,增量目标:唇侧龈厚度≥2.5mm。

术后护理:

软食2周,避免机械刺激,0.12%氯己定凝胶局部涂抹(7天)。

术后4周评估软组织成熟度(探诊无出血)。

4. 角化龈增宽(增量术后2个月)

时间节点:软组织增量术后2个月(总疗程第11个月)

技术要点:

游离龈移植(FGG):

供区(腭部)取游离龈(厚度1.5mm,宽度≥8mm),移植至种植体颊侧,缝合固定(6-0可吸收线)。

目标:角化龈宽度≥3mm,增强抗炎与抗摩擦能力。

术后管理:

术后7天拆线,2周内避免刷牙,使用抗菌漱口水(氯己定 bid ×14天)。

5. 临时冠修复(红白美学塑形)

时间节点:角化龈增宽术后1个月(总疗程第12个月)

分阶段操作:

红色美学塑形:

树脂临时冠颈部设计扇形压迫区(Emergence Profile),每2周调整一次,持续6-8周。

目标:龈缘曲线与邻牙对称,袖口形态自然。

白色美学预判:

参考同名牙切端透明度、表面纹理、邻面接触点,患者参与美学确认。

6. 数字化全瓷修复

时间节点:临时冠塑形完成后2周(总疗程第13-14个月)

技术流程:

数字化复制:

口内扫描获取塑形后的牙龈轮廓(红色美学)及临时冠形态(白色美学)。

CAD/CAM设计:

基台:钛/氧化锆个性化基台,穿龈轮廓与临时冠一致(边缘龈下0.5mm)。

冠部:多层氧化锆冠(前牙)或一体化锆冠(后牙),还原切端半透明性及邻面突度。

戴牙与粘接:

试戴调��后,树脂水门汀粘接(Panavia V5),彻底清除溢出的粘接剂。

7. 长期复诊与维护

随访计划:

修复后:1周(咬合调整)、3个月(软组织稳定性)、6个月(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

长期:每年1次,检查项目包括:

种植体稳定性(ISQ值)、X线骨吸收量(<0.2mm/年)。

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

骨劈开+种植手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时间轴

阶段

时间节点

核心目标

关键操作

术前检查与设计

第0月

全面评估,制定数字化方案

血液检查、口扫、导板制作

一期手术

第0.5月

骨劈开+种植体植入+GBR

超声骨刀操作,骨粉填充

骨整合期

第0.5-9月

骨再生与种植体稳定

单端马里兰桥术后15拆线配戴,

每3个月CBCT复查

二期手术+软组织增量

第9月

建立穿龈轮廓,增厚软组织

CTG移植,愈合基台安装

角化龈增宽

第11月

角化龈宽度≥3mm

FGG移植,抗菌护理

临时冠塑形

第12-13月

红白美学精细化

树脂冠调改,患者美学确认

全瓷修复

第14月

永久修复体精准就位

数字化取模,氧化锆冠粘接

长期复诊

第15月及以后

维护种植体长期健康

年度检查,居家护理指导

风险控制与并发症预防

骨劈开裂开风险:术前CBCT评估骨密度,术中避免过度扩张(<8mm)。

软组织坏死:供区腭部加压包扎,术后冷敷,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美学偏差:临时冠阶段允许患者参与调改,数字化复制降低误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