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虑比孩子更可怕

吴卫医生 发布于2025-05-05 19:05 阅读量197

本文由吴卫原创

临近高考,许多家长比考生更紧张,反复安慰、过度关注成绩,甚至表现出“摆烂”行为——看似放弃,实则内心充满焦虑。这种矛盾状态往往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心理学机制分析

1情绪传染效应

- 父母的焦虑会通过语言、表情、行为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形成“双重压力”。例如,家长反复说“考不好也没关系”,孩子可能解读为“父母已经对我失望了”。 

- 躯体化反应:家长的失眠、叹气、坐立不安,会让孩子感到“我必须考好,否则父母会更痛苦”。 


2过度关注的反作用

- 当家长过度强调成绩,孩子可能产生“自我价值=分数”的错误认知,一旦成绩波动,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 案例:某高三生因母亲每天询问“今天复习得怎么样?”而逐渐厌学,最终拒绝沟通,沉迷游戏逃避现实。 


心理干预建议

调整家长心态

觉察自身焦虑:家长可通过正念冥想、情绪日记识别并管理自身压力,避免将职场或社会焦虑转嫁给孩子。 

非暴力沟通:用“我观察到/感受到”句式替代质问,例如:“我注意到你最近有点累,需要聊聊吗?”。 


优化家庭互动

设立“无成绩日”:每周固定时间聊日常(如电影、兴趣),禁止讨论学习,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 


如果您也有以上困扰,欢迎您联系我们。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