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避雷②:考后“隐形伤害”深度解析】

吴卫医生 发布于2025-04-21 19:51 阅读量128

本文由吴卫原创

【问责型家长】

行为:四处打听别人分数、反复追问“哪科拖后腿” 

心理后果:激活孩子的「羞耻回路」,引发自我价值感崩塌 

修复方案:开展“48小时禁言期”,用家庭电影夜/露营重建情感联结 


【补偿型家长】

行为:疯狂研究复读机构/连夜制定“人生逆袭计划” 

心理机制:暗示“此次失败需终生补救”,强化挫败认知 

正确姿态:先共情后行动,如“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等你准备好了我们聊聊” 


【过度美化型家长】

语录:“专科也挺好,轻松没压力” 

潜在伤害:否定孩子痛苦的真实性,阻碍哀伤心理的正常进程 

科学引导:参照「哀伤五阶段理论」,允许孩子经历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接纳 


考后家庭心理急救包

1【认知解离练习】

引导孩子把“我考砸了”改为“我经历了场不理想的考试”,分离事件与自我价值 


2【家庭叙事重塑】

用“虽然...但是...”句式重构经历,如:“虽然分数不如预期,但你学会了坚持” 

#心理咨询 #儿童健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