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优秀背后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

吴卫医生 发布于2025-04-12 19:12 阅读量68

本文由吴卫原创

现象解码: 

孩子从成绩优异到自我封闭,本质是心理能量透支的应激反应。

青春期大脑前额叶发育滞后于边缘系统,情绪风暴叠加长期成就压力,极易引发“心理断电”现象——这不是懒惰,而是潜意识启动的自我保护。 


三大隐形推手: 

①假性自体形成:长期扮演父母/老师期待的“完美学生”,真实自我被压抑。当学业竞争加剧,维持“人设”的消耗超过承受阈值,便会产生剧烈自我否定。 


②关系过敏反应:青春期杏仁核对社交拒绝的敏感度激增200%,曾经的社交挫折可能被加工成“被全体排斥”的创伤记忆,形成“不出门=安全”的认知闭环。

③解离性适应:持续高压下,孩子可能发展出“灵魂出窍”般的心理防御:肉体在刷题,情感却逐渐麻木,最终对现实世界失去参与感。 


家长自查清单: 

孩子是否常说“没意思”“随便”等情感隔离词汇 

是否出现仪式性行为(如反复整理文具) 

对曾经热衷的事物表现出病理性冷漠 


专业干预策略: 

意象对话技术:通过“心灵剧场”释放被压抑的自我 

生物反馈训练:用可视化的生理指标重建身心连接 

家庭雕塑治疗:重构非言语沟通模式 


如果您也有以上困扰,欢迎您联系我们。

#心理咨询 #儿童健康 #健康16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