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不少家庭在经历一种奇怪的感冒:咳嗽、发烧、流鼻涕,反反复复,总也好不了。
去医院检查,却发现既不是流感,也不是新冠。那么,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答案可能是一个你听起来很陌生的名字——偏肺病毒(HMPV)。虽然它不像流感或新冠那么声名在外,但偏肺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力,绝不能小觑。
偏肺病毒:一个被低估的"熟人"
偏肺病毒是副黏液病毒科一员,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同属一个病毒家族。这种病毒最早在2001年被荷兰研究者发现,命名为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但研究表明hMPV存在于世界各地,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历史已有至少60年。
偏肺病毒有多常见?
- 研究显示,超过90%的儿童在5岁前感染过HMPV。
- 在婴幼儿和老人中,是导致下呼吸道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
- 感染后免疫保护短暂,二次、三次感染常见。
偏肺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多数呼吸道病毒一样,偏肺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物品后,再触碰口、鼻传播。多数病例的潜伏期为5-9日,疾病持续时间通常约为1周,在症状出现之前,感染者便可能已经具有传染性。
感染偏肺病毒是什么体验?
感染HMPV后,常见症状包括:
- 流鼻涕、咳嗽、咽痛
- 发热、乏力
- 喘息、呼吸急促(重症时)
轻症表现类似普通感冒,一般一周内自愈。重症可能引发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尤其在5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患有慢性肺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中。
如何检测偏肺病毒?
核酸检测(RT-PCR):金标准,灵敏度高。
快速抗原检测:初筛使用,但准确率略低。
为什么偏肺病毒会导致重症?
感染HMPV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细胞因子风暴),引发:
- 气道上皮细胞损伤
- 黏液分泌增加
- 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尤其在婴幼儿和高龄人群中,更容易进展为重症住院。
有疫苗或特效药吗?
- 目前无上市疫苗或专用抗病毒药物。
- 现有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烧、氧疗)。
- 多款基于F蛋白的疫苗正在研发,部分已进入临床Ⅲ期。
如何科学预防?
✅ 勤洗手,减少接触传播
✅ 咳嗽打喷嚏时遮挡口鼻
✅ 出现症状及时佩戴口罩
✅ 保持环境通风清洁
✅ 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
小结
偏肺病毒虽然不如流感或新冠声名在外,却同样潜伏在我们的呼吸道感染中。了解它、识别它,科学防护它,就是我们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好方式。
转发本文,让更多人认识并防范这个低调的呼吸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