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这个后医生让她去查HPV,才18岁就有宫颈癌吗?

潘宏信医生 发布于2021-03-29 20:43 阅读量7311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kafmmGAP4n432PZ6--99uA



最近,妇科门诊来了个年轻的小姑娘——小丽(化名)。


小丽才18岁,马上就高中毕业的她正准备迎接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哪想到一次简单的体检,却给她的快乐带来了一丝阴霾。


小丽在做体检时,医生发现她有宫颈糜烂,触碰一下就出血,于是让她去做一下宫颈HPV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小丽听了之后有点着急,她记得宫颈糜烂不是病呀,怎么还跟宫颈癌联系上了呢?



宫颈糜烂不是病,

但你的宫颈就真的没病吗?


“宫颈糜烂”这个“糜烂”,不是我们平时所指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教科书中早已将“宫颈糜烂”这个词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是指因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跑到了宫颈管外口,看起来红红的、好像“烂了”一样,其实这根本不是“烂”,而是一种生理现象。



图片来自千库网


患者通常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在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出现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异常、下腹痛、性接触后出血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所以医生才会让小丽去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


10天后小丽取到了检查报告——

  • 检查HPV提示:16、33、51、59阳性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示: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又是HPV阳性,又是提示病变,难道自己真的得了宫颈癌???小丽暗暗心惊。





HPV阳性就=得了癌吗?

检查报告单应该怎么看?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分为很多种亚型,大量研究结果发现高危亚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因此,HPV检测可帮助筛查子宫颈癌变高风险人群。


检测高危型HPV-DNA是一种十分灵敏、准确的方法,可以检测出与宫颈癌相关的13种以上的高危亚型HPV(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35、39、52、58、59等)


还有其他高危型如31、33、45、52、58等,有可能引起宫颈病变或者癌变、肛门癌、口咽癌等,一旦发现就要高度警惕了。


其实,大约80%的女性一生中都感染过HPV,就像得感冒一样普遍,但别害怕,大部分的感染都可以被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而发展为宫颈癌的概率是10%。


但如果同一型别的HPV病毒持续超过2年以上存在,称之为持续性感染,这就需要警惕了,持续感染者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


即使HPV检查结果阳性也不必过于紧张,一般来说,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子宫颈癌约需8-10年时间,就算有问题,留给你的时间也还是足够的。



除了HPV筛查之外,还需联合子宫颈液基细胞检查结果来观察,那报告单该如何看呢?


如何看宫颈液基细胞检查报告单:


1) 良性细胞形态——表示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异常细胞。


2) 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表示宫颈或阴道有炎症,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表示发现了不正常细胞,但尚不能确定是哪一种病变?是否严重?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4) 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表示发现宫颈有了轻度病变的细胞,需要进一步检查。


5) 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表示发现宫颈有了重度病变的细胞,需要进一步检查。



根据小丽目前的检查报告,医生需给小丽行进一步检查,也就是阴道镜检查+活检。结果回复:(宫颈5、12点)灶性CIN II级伴湿疣,宫颈7点提示:CIN I级伴湿疣。


小丽迷惑了,怎么又出现一个新名词,CIN是什么?



子宫颈癌有一系列的癌前病变,我们将能进展到浸润癌宫颈病变称为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病理上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级。


1、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 I)

2、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 II)

3、宫颈上皮内重度瘤变(CIN III)


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者和CIN都会进展为癌。


小丽才18岁,怎么就出现宫颈癌前病变了呢?因为导致宫颈癌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并不都与性行为有关。



宫颈癌的这些高危因素,

赶紧看看自己有没有——


1、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


2、月经与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早婚,早育,多产等。


3、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其他病毒感染。



虽说小丽的结果显示只是宫颈癌前病变,还没有到宫颈癌那一步,但她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子宫颈病变经过治疗后,仍然有复发的机会。


因此,患者必须定期复诊,检查子宫颈病变组织是否已彻底清除,并及早发现任何复发的迹象,以利于及时治疗。



宫颈癌是占据女性生殖道肿瘤首位的癌症

但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

可以通过疫苗接种、筛查、早期发现

彻底防止的癌症


所以宫颈癌筛查对于女性朋友来说

是非常有必要的


宫颈癌筛查

攻略


▽▽▽


  • 21岁以下不需要筛查。


  • 21~29岁之间,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的筛查。


  • 30~65岁,每5年进行一次HPV和细胞学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的筛查;30岁以后将HPV和宫颈刮片联合进行筛查,如果单纯发现HPV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那就需要定期复查;如果是HPV分型检测是高危型,应进一步作阴道镜检查。


  • 65岁以上,若之前的结果正常,可以停止筛查。



关于宫颈病变,你还有哪些想要知道的?

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

将来几期我们将安排典型的问题

继续科普和答疑哦


也欢迎大家到门诊找专家咨询治疗

获取最适合您的诊疗建议~


专家介绍



潘宏信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妇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专业擅长:

  1. 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疗

  2. 熟练掌握腹腔镜、宫腔镜等妇科微创操作技术

  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

  4. 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诊疗

  5. 青少年妇科疾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每周三


-END-


消息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妇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