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到HPV疫苗先别慌!还有一个办法也能帮你预防宫颈癌

涂瑷琳医生 发布于2022-08-07 13:47 阅读量128

本文由涂瑷琳原创

  越来越多的姐妹,已经知道接种HPV疫苗的重要性!但“一苗难求”的情况,也让很多姐妹犯了难:


  “疫苗再好,我这里打不到&约不到啊!”


  “别人都打了疫苗,就我没打到,那我岂不是很危险?”


  还没打到疫苗的姐妹,要告诉你们的是:打不到别焦虑!疫苗其实只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步。


  已经接种完疫苗的姐妹,也想和你们说:打到了也别大意!疫苗的防护效果不是100%,且并不能预防所有型别的HPV。


  实际上,预防宫颈癌有“三级防护”,普通人可以理解为“三道防线”。HPV疫苗接种只是其中的“第一道防线”。所以,不论你有没有“第一道防线”,后面的两道防线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篇,我们就找来好好跟大家说说:全方位预防宫颈癌,除了接种疫苗,我们还能做什么。


  01、宫颈癌筛查,打过和没打过疫苗的都要关注


  宫颈癌筛查是我们常说的第二道防线,这一步可以理解为“早发现”,包括:HPV和TCT的检测、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别小看这第二道防线,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可都是它们的功劳。


  可是,很多人却对宫颈癌筛误会重重,不是觉得没必要,就是太过焦虑。比如:


  “我只有一个性伴侣,用不着查吧?”


  “我很多年以前查过是正常的,不用查了。”


  “我半年前查过了,但有点不放心,要不再查一下吧!”


  具体怎么做才合适呢?《中国子宫颈癌防控指南》给出的建议如下:

  (1)年龄小于25岁:一般不常规筛查;


  (2)年龄在25-29岁:每3年做1次宫颈细胞学筛查;


  (3)年龄在30-64岁:每5年做1次联合筛查(最佳);每3年做1次宫颈细胞学筛查;每3-5年做1次高危HPV检测;


  (4)年龄大于等于65岁:若过去10年筛查结果阴性(连续3次细胞学检测阴或2次联合筛查阴性),无宫颈癌前病变(CIN)病史,终止筛查。


  另外,也想请害怕做妇科检查的你放宽心:


  检查的时间不长(TCT+HPV整个检查过程约1-2分钟),也不会特别难受;采集的过程需要用窥阴器撑开阴道,用细胞采集刷刮擦宫颈,会略有不适,但都可以忍受;检查后大部分人会有少量出血,也属正常表现。记得选择非经期进行,检查前48小时内禁止同房。


  02、筛查发现HPV阳性,要重视但别惊慌


  如果是通过筛查发现HPV阳性,这时候也不要慌,冷静下来保持平常心,配合进行后续的检查即可。


  很多人发现HPV感染后,医生会建议“不需要特别治疗”,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因为,医生能够治疗的只是HPV导致的病变。如果你只是携带HPV,但并没有导致病变,那么我们的身体会调用自己的免疫力对抗HPV。


  这时候,不需要“病急乱投医”,因为多数HPV感染是能自愈的。数据显示,约90%的HPV感染在2年内消退。


  如果发现了HPV感染导致的病变,或者连续复查中发现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就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检查。


  03、筛查发现癌前病变,要积极治疗


  第三道防线,简单总结是“早治疗”。


  当病理结果确诊为CIN,不要慌,这证明我们发现得还算及时,没有等到癌。


  若病理结果为LSIL(CIN I),可不必治疗,低级别病变超过80%可在6-24个月内被机体清除,一年后复查即可。


  若病理结果为HSIL(CIN
II或CINIII),则更易向癌症进展,自动消退的可能性较低,故应及时通过消融、LEEP或冷刀锥切切除病灶,切除后仍要定期筛查。


  04、生活中,尽量注意这6点


  下面这6个生活小建议,让病毒更难缠上你。


  1. 健康生活,增强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加强对病毒的抵抗;


  2. 避免过早性生活,在成年后(18岁后)再尝试性行为;


  3. 减少性伴侣,控制性伴侣的人数,并且确认性伴侣的健康;


  4. 使用安全套,不仅是为了避孕;


  5. 及时治疗阴道感染性疾病(比如阴道炎等);


  6. 避免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想告诉你:随着国产疫苗的上市,“疫苗紧缺”的状况肯定会缓解。不要焦虑,不要心急,国家也惦记着你呢!而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区已经针对青少年开始了免费接种计划,如果家中恰好有9~14岁女孩,一定要关注,把这份保护早早给到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