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脸上跳也能用针灸治疗

王洪辉医生 发布于2021-03-20 20:38 阅读量6584

本文由王洪辉原创

病情介绍

地点: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针灸科-门诊综合楼4楼

主诊医生:孙冬玮 副主任医师、博士

患者文*,女,45岁,发病节气:惊蛰

病情介绍:患者文*因“左侧前额部不间断跳动3天”于孙冬玮主任处就诊。

3-4初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前额部跳动感,左面部不适感,四肢温,纳可,寐差,入睡困难,梦多。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

3-8复诊:前额部跳动感减轻。

3-11复诊:偶有下眼皮跳动,前额部跳动未再发作。

诊断: 中医诊断:痉证 (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面肌痉挛?

治疗处置:

      针刺:百会、印堂、承泣、地仓、合谷、引气归元、足三里、阳陵泉、太溪;

      耳针:面、心;

      艾灸:百会、脾俞。

病因病机分析:

       面肌痉挛属祖国传统医学“痉病”的范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外感风寒、风邪内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风性善动,入络走窜,引动肌肉,寒性收引,郁闭阳气,阳气内鼓,肌肉瞤动,故出现肌肉抽动、跳动等情况。如《素问·调经论》中所说的“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即把肌肉的颤动、抽动归为风,再责之患者平素脾虚,脾主肌肉,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故出现筋肉失养,筋惕肉膶等现象。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压迫颅神经相关。  

起效初探:

   《素问·宝命全形篇》即有“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记载。治神不仅体现在针刺过程中医者与患者注意力集中,也可以通过加用调神的穴位来进一步治神。因此,面肌痉挛的治疗中选用安神的穴位十分必要。《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 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 上至风府, 入属于脑。”百会为诸阳之会,故百会与印堂合用可起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承泣、地仓可疏散局部风寒,合谷穴对头面部疾病皆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正气內盛,邪不可干”,针刺中脘、下脘、足三里、引气归元可健脾益气,培补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故能取得佳效。

微信图片_20210320193111_副本.jpg

  艾灸百会升提人体阳气,从而使抗邪之效力增强,脾俞可健脾益气。

3.png


 心主神明,其华在面,故耳针面、心亦可达到安神定志之效。

4.png

本案例指导专家

孙冬玮主任介绍

5.png

针灸科介绍

6.png

夜诊公告:

1615637824(1).pn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