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家的观念里,喝老火汤会尿酸升高。因此,就算在广东这样拥有喝汤文化的城市,那些尿酸已经升高或偏高的中青年、老年人们,对喝汤都敬而远之。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汤中的嘌呤?尿酸偏高的人群还可以煲汤喝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先了解嘌呤、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嘌呤,是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能量物质,存在各种食物里面。嘌呤在人体内会氧化而变成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除体外。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清中尿酸升高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同一种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首先是人体在某些因素,例如进食了过多含嘌呤食物,或者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程度,尿酸盐就会在血液中结晶析出,继而可能沉积在骨骼、关节、软组织、肾小管等,产生不同的症状。 因此,无论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人群、还是已经有不舒服症状的痛风人群,确实是建议在饮食调养中少吃那些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肉类食品因其高营养价值及其烹饪后诱人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也是各种药膳汤的主角。但肉类同时也是一类中高嘌呤食品(超高嘌呤含量:150mg以上/100g;中高嘌呤含量75~150mg/100g,中低嘌呤含量30-75mg/100g),我们可以在肉类品种的选择和烹饪方式改变上做到减少嘌呤的摄入。
1、选择嘌呤含量低的肉类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畜肉类中,肝脏中的嘌呤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其中猪肝最高,牛肝次之,羊肝最少。在肌肉组织中,猪肉最高,羊肉和牛肉次之。不同部位的猪肉嘌呤含量又不相同,猪臀肉最高,猪里脊次之,然后是猪前腿,猪排肉。不同部位的牛肉中,里脊肉最高,牛肋条次之,然后是牛肩甲肉,牛肋眼肉【1】。在鸡鸭鹅三种禽肉中,鹅肉最高,鸡肉次之,鸭肉最少。以下提供几张图片供大家参考:
按照《痛风诊疗指南》【2】里,痛风患者执行低嘌呤饮食的意见,痛风患者每天饮食中摄入的嘌呤总量,在痛风急性期每日不超过100mg,间歇期和缓解期每日摄入嘌呤总量不超过200-250mg。所以,痛风者是完全可以吃肉,但是要选择低嘌呤的肉类。
2、改变烹饪方式
嘌呤是在高温的作用下生成的物质,跟汤和肉的比例以及熬汤时间长短都有关系。 有学者研究发现【3】,通常,高温煮沸超过30分钟后,嘌呤的生成会大量增多。煲汤时间在0.5-3.0小时内,汤里嘌呤含量持续上升,3.0小时后上升速度较前加快。而在煲汤过程不补水的情况下,焯水工序会显著降低肉汤中的嘌呤含量,大概降低了20%~30%。 所以,老火汤的汤里面嘌呤的含量确实比较高,煲汤之前可以先把肉类焯水,减少汤中的嘌呤。
除此之外,在制作炖汤的时候,也可以先炖煮药材,把肉类食材切成小块或剁碎,待药物出味后再加入肉来炖煮20分钟左右即可,这样通过缩短肉类食材的炖煮时间减少汤中嘌呤的产生。但是这样烹饪的汤风味欠佳。
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无特殊情况,不提倡长期采用严格限制嘌呤的饮食方式。长期低嘌呤饮食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
另外,适当运动和多喝水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尿酸的代谢。
煲汤,是广东饮食文化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上,“煲汤”甚至被作为厨艺和照顾家人的能力。一日三餐吃什么,决定了你的身体怎么样。汤,是一种既富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营养学家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万多名接受营养学普查的人中,营养状况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汤汁能在小肠中均匀分散,营养物质很容易被消化、吸收,供身体利用。所以,坚持药膳炖汤可以对身体起到持续调节的作用。
也有人说,光喝汤没有营养?
有一定道理。
有人做过实验【4】,用鱼、鸡、牛肉等含有高蛋白质的不同原料煮6小时以后,看上去汤汁已经非常浓了,但是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0%,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任然保留在“汤渣”中。也就是说,汤无论煮多久,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还有一些药材,也不能做到所有成分都溶于汤中。所以,一般的人群喝汤之后,建议也要吃“汤渣”,既可以饱腹,也不浪费营养。但是,有一些人群,例如小孩、老人、大病初愈的人群、亚健康人群中特别是脾胃功能比较弱的,汤汁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机体吸收消化,更能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
药膳汤是中医药膳食疗调理身体的其中一个方法,但是要用好还是大有学问的,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各种药膳汤。
参考文献:
【1】RONG S Z,ZOU L N,ZHANG Y N,et al.Determination of purine cont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pork and beef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Food Ahemistry,2015,170:303-307.
【2】于康,李融融,李春微,等.WS/T560—2017,高尿酸血症与通风患者膳食指导[M].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17.
【3】骆婕怡,汪薇,自卫东,等.猪肉汤中嘌呤含量的研究[C].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82-85.
【4】谭桂云,沈瑞扬,马丽娜,等.《不孕不育名家食疗经验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