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咔咔响,我来同你讲

尤冬春医生 发布于2024-05-07 10:14 阅读量583

本文由尤冬春原创

“医生,我的脖子酸酸的、僵僵的,就想扭一扭、动一动,让脖子舒服些,没成想脖子一扭就‘咔咔’响,太吓人了,感觉像要断了一样。”

怎么办?是不是得了颈椎病?

最近几天广州降雨较多,温差有点大,五一长假,很多朋友开长途车,或者长时间低头刷手机,休息不好,所以门诊多了些这样的人群,他们来到门诊就发出这样的疑问。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咔咔”响的脖子!脖子“咔咔”响,不一定是颈椎病,更不必担心用力转动脖子会断掉。扭脖子时发出的响声,我们称之为“颈椎弹响”,一般来说,以下几种原因都会引起:

NO.1

肌腱韧带和颈椎小关节的摩擦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颈部的肌腱韧带就会过度疲劳,甚至有可能轻微的偏离自己正常的位置,出现“筋出槽”,这时如果扭动脖子,错位的肌腱韧带快速恢复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和颈椎小关节发生摩擦,就会出现弹响声。

NO.2

颈椎小关节面与关节面间的磨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颈椎发生退变,有可能出现颈椎小关节轻度的关节磨损,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扭动脖子就会引起关节之前的磨擦,也会产生响声。

NO.3

颈部软组织(肌腱、韧带等)之间的摩擦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低头伏案工作,会使颈肩部肌肉软组织出现慢性劳损,这种状态下的肌肉、韧带、肌腱可能会有局部的炎性渗出,这会使它们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彼此之间出现了“隔阂”,完成某项动作时配合不再那么顺畅。这时转动脖子,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相互摩擦发出响声。

有些读者可能已经明白了,原来是平时生活、工作、学习的姿势不对,或者最近加班比较频繁,脖子累了,心中的石头也就落下大半。但仍有一部分朋友还有疑惑,我好像最近挺老实的哦,休息也好,也没加班,也没整天抱着手机,为啥也会“咔咔”响呢?当然,还有一种生理状态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NO.4

颈椎小关节之间存在小气泡我们人类正常的关节间,存在用来润滑关节的液体,我们称之为“滑液”。如果有气体跑到滑液里就会形成气泡。当扭动脖子时,颈椎的关节跟着一起活动,小气泡趁机从滑液里跑出来,就会发出响声。所以正常人也会出现“咔咔”响的脖子。


一般来说,如果仅有弹响,而无明显的疼痛、乏力、上肢麻木等伴随症状,一般不属于病理性弹响,不必为此惶恐不安。 虽然说转动脖子“咔咔”响不一定是大问题,但也不能随意转动脖子哦!尤其是“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的朋友、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千万不能随意扭脖子,可能会出现以下致命危险:

01

影响大脑供血,引起头颈部不适,甚至导致斑块脱落,引起脑梗死颈部贯通了脑部的血管、神经,而“三高”朋友很容易形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部血管狭窄,出现大脑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扭脖子,有可能会把血管挤压的更狭窄,从而加重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引起头颈部不适。此外,“三高”朋友的血管里还可能存在动脉斑块,这可是种“定时炸弹”。它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一样,到哪儿堵哪儿。不经意间猛然扭动脖子,有可能导致颈部血管里的斑块脱落,如果引起脑血管堵塞,就会诱发脑梗死!

02

骨质疏松严重,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骨头的骨含量会明显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不恰当的剧烈转动脖子或者大力推拿、按压脖子,就有造成颈椎骨折的风险,严重者可造成颈椎骨折移位,压迫脊髓神经,危及生命。

03

脊髓型颈椎病,可能会加重症状,甚至可能诱发瘫痪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朋友,本来椎管里的脊髓就存在受压情况,但可能压迫比较轻微,临床症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如果颈部过度活动(比如剧烈快速的扭动脖子或不合理、不科学的大力按摩颈部),可能导致脊髓受压加重,出现肢体乏力、麻木、走路不稳等,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诱发瘫痪。


因此,特殊人群,千万注意不能随意扭动脖子,也不建议盲目进行推拿按摩治疗。

聊了这么多,读者朋友又问了,我平时工作压力大,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学习,经常会有颈肩部不舒服,该怎么自我保健及缓解呢?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01

姿势很重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有效预防与缓解颈肩部不适。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建议每40分钟左右换换姿势,活动活动,做做“米”字操。

02

选一个合适的枕头很重要建议成年人枕头的高度大约相当于自己竖起的拳头高度,最好选择中间低两边高,材质透气、软硬适中的枕头。

03

保暖很重要注意颈肩部保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切记:美丽不一定“冻人”,衣着有一样的效果。

04

休息和合理的运动很重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比如游泳,就能较好地放松颈肩背部肌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