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耿旭:射出精液量变少,甚至无精液射出?

吴耿旭医生 发布于2024-08-09 22:46 阅读量367

本文由吴耿旭原创

1.什么是逆行射精?

逆行射精症是指射精时精液完全或者部分逆行进入膀胱,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达到性高潮后尿道口无精液射出或射精时精液量减少,部分患者性高潮后尿液可出现浑浊,逆行射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因素之一。

2.逆行射精怎么分类?

依据射出的精液量,逆行射精症分为完全性逆行射精症和不完全性逆行射精症。完全性逆行射精症患者在性高潮时尿道口完全没有精液射出,而不完全性逆行射精症患者有少量精液自尿道口排出。

3.逆行射精发病率多高?

有研究认为不完全逆行射精症的发生率占不育男性的2%以上。尽管逆行射精症占不育人群总体的比例不高,但也是无精液症(即性生活无精液射出)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泌尿系统肿瘤手术范围的扩大、糖尿病发病率、外伤以及α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增加,逆行射精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

4.正常射精的生理机制

男性生育需要具有正常的勃起和射精活动才能完成精液的输送。男性的性周期包括4个连续阶段,分别为欲望期、兴奋期、高潮期和消退期。其中,射精活动是男性性行为的高潮,是性行为中最具强化作用的部分。文献指出射精活动不同于高潮,高潮是纯粹的大脑皮层活动,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射精是一个复杂的性反应,是需要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躯体传出通路之间紧密协调,同时会阴横纹肌适时参与的过程。其中一组被称为“射精脊髓发生器”的腰椎神经元起着主要的接力和同步作用,使来自感官、生殖器和大脑的兴奋及抑制刺激在脊髓中整合或加工。膀胱内括约肌在交感神经的作用下收缩膀胱,而不受逼尿肌或者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引起外括约肌松弛。因此,射精时膀胱闭合使后尿道暂时成为纯粹的生殖道。在正常射精活动中,射精发生在后尿道,再向前进入前尿道。与此同时,交感神经支配收缩膀胱颈来防止逆行射精。男性正常射精一般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即泌精和射精,是精液通过尿道被强力推出体外的过程,涉及到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膀胱颈、前列腺和会阴肌底等多个环节的协同联动。泌精是指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来自于附睾、输精管、精囊和前列腺中的精子及附属性腺分泌物等相关组分分泌到后尿道中的过程。射精主要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伴随尿道外括约肌和泌尿生殖膈间歇性松弛来调节,此时位于膀胱颈口的尿道内括约肌仍然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精液从后尿道向前射出。这几种神经系统中的任何一种中断或者受损都有可能导致射精障碍。

5.逆行射精症的病理生理

部分外科手术,如膀胱颈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胸腰段交感神经切除术、各类开放性手术和脊髓损伤等,会导致膀胱颈闭合不完全或交感神经中枢或节后神经节损伤而导致逆行射精症。糖尿病可造成全身多系统神经病变,可能会导致射精时膀胱颈的不完全关闭,从而发生逆行射精症。此外,长期应用利血平、多沙唑嗪等α-受体阻滞剂药物也可造成男性患者射精量减少或逆行射精症。

5.逆行射精症的发病原因

任何原因引起的膀胱颈关闭不全或膜部尿道阻力过大都可出现逆行射精症。逆行射精症的发病原因包括以下5个因素:

a.神经源性因素:膀胱颈部关闭受交感神经控制。疾病、创伤或手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或盆底周围神经损伤都可能导致膀胱颈关闭不全,从而引起逆行射精症。长期控制不良的糖尿病会引起神经病变,从而影响控制膀胱颈关闭的交感神经,导致逆行射精症。1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射精功能障碍,症状通常以逆行性射精和/或延迟射精开始,这类人群中逆行射精症发生率为8.8%~34.6%。在脊髓损伤男性中,17%~29%的人表现为完全性逆行射精症,16%表现为不完全性逆行射精症。睾丸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RPLND)常切除或损伤交感神经节和腹下神经丛。研究表明,双侧RPLND术后,73.3%的男性会出现逆行射精症。改良睾丸癌手术,特别是保留神经的RPLND术的应用,逆行射精症发生率已经减少为10%~15%。首次开放性前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逆行射精症发生率为2.3%。其他潜在的神经源性原因还包括先天性脊柱畸形、横贯性脊髓炎、脊髓血管损伤、多发性硬化症以及影响周围神经的盆腔创伤或手术,如马尾损伤、主动脉手术、直肠癌切除术等。

b. 内分泌因素: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高泌乳素血症与逆行射精症的发生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单神经病变和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如果涉及射精调控神经,则会造成逆行射精的发生。高泌乳素血症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前体多巴胺的代谢,引起膀胱颈关闭不全,从而导致逆行射精症。

c.药物性因素:常见的导致逆行射精症的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氟西汀和舍曲林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硫唑嗪和利培酮;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药。这些药物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干扰支配膀胱颈的交感神经冲动而影响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导致精液逆向流入膀胱而发生逆行射精症。

d.解剖学异常因素:先天性膀胱三角区缺陷、先天性宽膀胱颈、先天性异位输尿管囊肿、先天性尿道瓣膜、精阜增生和尿道憩室等先天性解剖异常疾病可能会导致膀胱颈关闭不全及尿道膜部阻力增加,造成逆行射精症。除了先天性解剖异常以外,后天性因素导致的解剖学改变同样可能导致逆行射精症的发生,如外伤性及炎症性尿道狭窄可引起尿道阻力增加,导致射精时精液受阻造成逆行射精症。外伤性骨盆骨折常可引起后尿道损伤导致尿道狭窄,同时骨折片又可破坏膀胱颈部的结构,致膀胱颈关闭功能不良造成逆行射精症;因尿道狭窄引起长期排尿困难亦可使膀胱颈部张力下降,导致膀胱颈关闭无力造成逆行射精症。医源性因素,如前列腺手术或经尿道膀胱颈梗阻切开术等可损伤膀胱颈部的肌肉和弹性纤维,引起膀胱颈部松弛造成逆行射精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约有85%的患者发生逆行射精,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约有35%的患者经历逆行射精。

e.其他:先天性多巴胺-羟化酶缺乏会导致交感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缺乏,影响支配膀胱颈的交感神经冲动而导致尿道内括约肌收缩无力,最终可能导致逆行射精症。巨大膀胱结石患者因结石堵塞膀胱颈口而需长期持续用力排尿,可引起膀胱括约肌功能过度代偿,最后丧失收缩能力而导致膀胱颈关闭无力,亦可造成逆行射精症。

6.逆行射精如何治疗

西药治疗通过增加膀胱交感神经活性或降低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增加膀胱颈压力,恢复前向射精。

手术治疗通过解除局部解剖异常或改善局部功能异常,促使射精时膀胱颈正常关闭和精液顺畅通过尿道,从而恢复或改善前向射精。对于经直肠超声实时监测证实射精瞬间精液逆行射入膀胱的患者,可考虑行膀胱颈周围黏膜下注射胶原或者Deflux等,改善射精时膀胱颈闭合程度,纠正逆行射精,获得前向射精,从而可能实现自然妊娠。

祖国医学对逆行射精的症状进行了记载,将该证分为肾阳不足、湿热下注和精道瘀滞三类来进行辨证施治,针灸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