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嗜上皮性病毒,目前已确定的分型超过 120 种,其中近 80 种与人类疾病相关,而能影响生殖道的 HPV 型别超过 35 种。
低危型 HPV 以 6、11 型为主(还包括 42、43、44、81 型等),与疣的产生密切相关,已知由 HPV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包括扁平疣、寻常疣、跖疣和甲周疣等。HPV-6、-11 等型别能感染泌尿生殖道上皮,引起尖锐湿疣等病变。即使感染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只要病毒还处于活跃状态,也仍具有传染性。
高危型 HPV 以 16、18 型为主(还包括 31、33、35、39、45、51、52、56、58、59、68 型等),它们较少导致疣的产生。高危型 HPV 感染主要诱发宫颈癌,但也能导致肛门癌、阴茎癌、喉癌、阴道癌和外阴癌等。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90%以上的宫颈癌与 HPV 感染直接相关。在这部分宫颈癌中,近半数是由 HPV-16 型感染导致的,还有 20%为 HPV-18 型感染。其余高危型 HPV 感染,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较低。在10年时间内,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最终只有0.5%的女性会患上宫颈癌。HPV还可能感染阴道上皮,有既往放疗史的肿瘤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上皮内瘤变,据文献统计,他们的感染风险是无放疗史的患者感染风险的2倍以上。所以,宫颈癌手术后,还需要对切除宫颈的阴道残端定期随访。男性感染高危型HPV后也有发生癌症的可能,但风险低于女性。
有研究发现,男性总体生殖器HPV感染率高达45.2%,而≥1种高危HPV亚型感染率为25.1%。尤其是在性生活活跃且无保护性措施的男性中HPV 感染比例会更高。据研究表明,有70%~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HPV感染,约有60%女性在初次性生活后的5年内发现HPV感染。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曾经有性生活的女性HPV感染很常见。由于HPV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感染了HPV,都是由不洁的性行为造成的,将自己感染HPV归因于爱人在外面寻花问柳是不太恰当的。
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记载:“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证治宝鉴》记载:以升麻透疬毒,鳖甲泄热守神,当归和调营血,甘草泻火解毒。其实,《金匮要略》寥寥数语对阴阳毒的描写,也可以看做是瘀血体质的一种表现。
《医宗金鉴》里记载:“仲景虽有阴毒之名,其叙证不过面目青,身痛咽痛而已,并不言阴寒极盛之说。其升麻鳖甲汤,并不用大热药,是知仲景所论阴毒者,非阴寒之病,乃感天地恶毒异气入于阴经,故曰:阴毒耳。后人谓阴寒极盛之证,称为阴毒,引仲景所叙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数语,却用附子散、正阳散等药。窃谓阴寒极盛之证,固可名为阴毒,然终非仲景所以立名之本意,后人所叙阴毒,与仲景所叙阴毒,自是两般,岂可混论。盖后人所叙阴毒,只是内伤冷物,或暴寒所中,或过服寒凉药,或内外俱伤于寒而成耳,非天地恶毒异气所中者也。”认为“阴毒”乃感天地恶毒异气入于阴经。
《外台秘要·卷第一》记载:“古今录验阳毒汤,疗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走,或见神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唾脓血,升麻(二分),当归(二分),蜀椒(汗一分),雄黄(研),栀子、桂心(各一分),甘草(二分炙),鳖甲(大如手一片炙)。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久,再服,温覆手足,毒出则汗,汗出则解,不解重作,服亦取得吐佳,阴毒去雄黄……又阴毒汤疗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汤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仲景云:此阴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疗,至七日不可疗,宜服甘草汤方。甘草(炙),升麻、当归(各二分),蜀椒(一分出汗),鳖甲(大如手一片炙)。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如人行五里顷复服温覆当出汗,汗出则愈,若不得汗则不解,当重服令汗出。”
“阴阳毒”中“阴阳”的含义在唐及以前主要文献里更多的是凸显剧烈的邪毒伤于人体阳位和阴位的不同。到了宋代开始,医药文献如《证类本草》、《圣济总录》(《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一》里记载:“下之太早,则邪气动膈,乃成结胸。清浊相干,则变为霍乱。毒热内瘀,则变为瘀血。又或为发黄者,湿热相蒸也。或为发斑者,阳毒太盛也。阳盛之人,得之于热,乃为阳毒,阴盛之人,得之于寒,乃为阴毒。虫动则为狐惑。坏病之甚,则为百合。若劳复阴阳易之类,虽瘥后犹宜节慎。变态多端,不可备举”。)则已经是较明显地体现“阴阳毒”的寒热倾向,又如北宋早期的伤寒注家如朱肱、庞安时等在其著作中亦均认为“阴阳毒”中的“阴阳”为寒热内涵。
在吴医生的临床案例中,HPV感染多表现为厥阴病症候,病机多为厥阴热盛,热入血室,灼于下阴,兼见阳虚。立法当清泻厥阴,温阳与透毒并举,从“阴阳毒”论治,拟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多有效验。一般可用土茯苓、苦参、蛇床子、百部代替方中之雄黄解毒之功,可与治疗狐惑的甘草泻心汤合用,因《金匮要略》将狐惑与阴阳毒并列,也可与龙胆泻肝汤及四妙散等清利肝胆湿热和下焦湿热等方剂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