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浮针疗法?
本疗法应用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二、浮针疗法有哪些突出优势?
1.安全:针刺部位在皮下,不同于传统针刺深入到多层组织,因此,不会接触到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无感染。
2.速效:针刺痛消,部分肌源性疾病引起的疼痛、麻木,2-3次即可达到明显减轻、甚至痊愈等不同程度的疗效。
3.无痛:浮针治疗摒除了传统针刺的酸、麻、胀、痛的针感,治疗过程几乎无痛。
4.方便:其疗程较传统针刺短,多数疼痛不需每天连续治疗,操作过程短,留针期间可自由活动,无需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
三、蛋疼为什么要在腹部打浮针?
上图为“蛋蛋”的解剖图。
蛋蛋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产生精子和男性激素。呈微扁的椭圆形,前缘游离,后缘为系膜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上端被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隔相依。睾丸表面除阴囊壁各层外尚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此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并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由此再向四周放射状发出许多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为100~200个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含1~4条精曲小管,其上皮能产生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间质细胞。精曲小管在小叶尖部合并变直,成为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后交织成睾丸网,再自此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经睾丸上端进入附睾头。
阴囊皮肤薄而柔软,富有伸展性,生有少量的阴毛,含有汗腺和皮脂腺,其分泌物有特殊气味。肉膜为浅筋膜,与腹前外侧壁的Scarpa筋膜和会阴部的Colles筋膜相延续,此层平滑肌纤维可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舒缩,以调节阴囊内的温度,利于精子的发育成熟,肉膜由来自腹下丛的交感神经分支所支配。精索外筋膜又名提睾筋膜,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壁固有筋膜的直接延续,与肉膜结合疏松,若尿道损伤,尿外渗时尿液可渗入此间隙内。提睾肌由来自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纤维束构成,肌纤维束随着精索通过腹股沟管皮下环,向下包被精索、睾丸和附睾。精索内筋膜又名睾丸精索鞘膜,为腹横筋膜的延续,内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为睾丸被膜最牢固的部分。睾丸固有鞘膜来源于腹膜,分壁、脏两层,壁层紧贴于精索内筋膜内面,脏层包被睾丸表面(后缘除外)及附睾的一部分。壁、脏两层在睾丸后缘借睾丸系膜相移行。两层之间为鞘膜腔,内有少量浆液。鞘膜腔为腹膜鞘状突内腔的遗留部分,如果腹膜鞘突上部闭锁不全或鞘膜腔感染时,可形成鞘膜积液。
可见,包裹蛋蛋的阴囊多由腹部肌肉延伸发展而来,所以通过在腹部做浮针疗法,从而缓解蛋疼并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