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风邪致泄理论:
1. 风邪为患,变化多端。
2.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早泄多起病突然,射精感来疾而难控。
3. 风性升散,易犯高位,脑中5-HT含量下降射精控制力低。
4.风胜则痒,龟头局部敏感。
5.风善行而数变,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时好时坏。
6.风性疏泄,精关难固,早泄遗精。
7.风性主动,其病振摇,振摇而泄。
8.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他邪气为害。
9.风为阳邪,伤人阳气,阳虚精关不固而泄。
10. 风邪性燥,伤精耗液,阴虚火旺扰动精室而泄。
11. 风邪入木,多伤及土,常见肝脾同病或厥阴太阴合病或厥阴阳明合病。
12. 风邪善藏,留蓄不去,疾病缠绵难愈。
二.风邪致泄治法:
1.风中六经致早泄
风中厥阴: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三泻心汤、侯氏黑散等
风中太阳:桂枝龙牡汤,五苓散等
风中太阴:肾着汤、赤小豆当归散、当归芍药散等
风中少阳:四逆散、柴胡龙牡汤等
风中少阴:黄连阿胶汤、桂枝加附子汤、二加龙牡汤等
风中阳明: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丹皮汤等
2.内风致早泄
阴虚风动及肝阳化风:“久塞其空,是谓良工”,原出《灵枢·胀论》,姚士因注“塞其空者,外无使经脉肤腠疏空,内使脏腑之神气充足”(《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胀论》)。因此,治疗风邪为病,既要祛风,又要固塞,以填空窍,即补虚固涩,则风气去而不复入,其病得愈。后世医家喻嘉言提出“祛风之中,兼填空窍,为第一义”的治疗原则。他认为“空窍一实,庶风出而不复入,其病瘳矣”。
血虚生风及血瘀生风: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治法……以养其血,则风自祛矣”(《校注妇人良方·妇人贼风偏枯方论》)
3.风中外阴致早泄
《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
盖风居前阴,为空窍之地,非补填窍隧,旧风虽出,新风复入,无所底止。
巴戟天、蛇床子、丁香、细辛、五倍子、苦参煎水早晚浸泡龟头
4.湿极风化致早泄
湿邪重浊黏滞,久伏存留,单纯祛湿,往往难以奏效,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伤肉,风胜湿”理论,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总结出“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
5.房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