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的动通疗法

吴耿旭医生 发布于2023-04-08 13:48 阅读量1170

本文由吴耿旭原创

1.《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梦遗运气法:人常说,心病难医,少年梦遗的病,多是心病,这种病,有的用药不易见功。方书载有人患本病百药不效,一僧教以运气法如下:自尾闾(脊骨尽处)将气提起,如忍大便之状,且耸肩缩颈,如用力顶重物,其病遂愈。按此法早晚(睡前)各练运五七次,能够获效。

2.《万病验方大全》的阴虚无上妙方:天一生水,命曰真阴,真阴不能制火,以致心火上炎而克肺金,咳嗽者,火刑金,吐痰者,肾水上泛而为痰,如锅中之水,热胜则腾湿也,岂区区草木之功所能济哉。必须取华池之水,频频吞咽,以静治于无形,然后以汤丸佐之,庶几水生火降,而成天地交泰之象耳。主方在吞津液,华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肾中阴亏,则其水上泛而为痰,并将华池之水一涌而出,痰愈多而肌愈瘦,病诚可畏。今处一法,二六时中,常以舌抵上腭,令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舒气,以意用力,送至丹田,口复一口,数十乃止,此所谓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每见今之治阴虚,专主六味地黄等味以滋壮水之法,未为不善,是舍真求假,不为保生十全之计,此余为谆谆是言也。卫生君子,尚明听之。

3.《医学大辞典》的遗精保养法:常宜静守无欲,卧时摩擦足心及肾俞穴,屈足一而侧卧,则精自固。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是穴。




图片发自160App

4.牵转白牛法:预防遗精亦妙。用布或帛做一小兜,将外生殖器兜住,拴在腰后裤带之上,自免遗精。常见有梦遗患者,往往与足部寒冷或睡卧姿势有关。仰卧如尸,盖足不暖,或露被外,最易发生泄精,其生理原因,是头足在被外冷的刺激下,血管因而收缩,身体中部血管相应扩张,血量增加,阴茎即易产生勃起动作,与被裤摩擦,而产生遗精。所以睡眠应选择较好的卧式。

5.兜肾囊:历史悠久,但由于古代医家、养生家们一直秘不外传,所以不为大众所知,直到明清时期才有医家典籍广泛刊载。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由明代养生家高濂所著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及明代医家李梴所撰的《医学入门》,其中就有通过练习“兜外肾”治疗外感病和遗精、早泄等生殖病的记载;还有明清时期丹道名家张三丰所著的《金丹秘诀》,清代医家汪昂在其所撰的养生学著作《勿药元诠》中也称此方有生精壮阳固肾之功效。其中,《金丹秘诀》里有口诀道:“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戌亥二时,阴旺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尽管一生历经坎坷,但却活了85岁高龄,这主要得益于他深谙养生之道。而他的养生秘诀之一就是“兜肾囊”。在《剑南诗稿》中他写道:“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这里的“两颗梨”其实指的就是男性的两个睾丸;而一个“煨”字则十分形象地道明了此法的要领——把两手掌搓热后去托握睾丸,同时推摩阴茎和小腹。

附:《串雅方》的外用五倍散:治遗精、自汗、盗汗。五倍子,适量,研极细末,女儿津调湿,贴脐窝内,外敷纱布,胶布粘着,遗精可止。自汗盗汗,自唾调湿亦可。小儿盗汗用父母唾津亦可收效。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