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8-12
地点: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7楼骨伤科
患者:曾某秀,女,44岁。
主诉:颈痛、头痛1月余。
现病史: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左右旋转时症状加重,右侧头部疼痛,呈现为刺痛,在多地针灸、推拿、治疗后改善不明显,经由朋友介绍来诊。
现症: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右侧头痛。
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肌肉紧张,颈上神经节压痛(+)。
一般情况:体温:36.5°,心率95,血压180/120mmHg。
辅助检查:本院颈椎开口侧位DR示:枢椎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不对等。
诊断:颈性高血压。
首次治疗:松解枕下肌群。
结果:颈部疼痛明显减轻,仍有右侧头痛。血压为:160/107mmHg。
再次治疗:予以三向牵伸调整寰枢关节。
结果:颈部疼痛消失,头痛消失,血压为155/113mmHg。
相关解剖:
颈上神经节:位于 2~3 颈椎横突孔前,是颈神经节中最大的一支,多呈梭形,其前面为颈鞘。其主要分支有灰交通支、颈内动脉神经、颈内静脉神经、颈外动脉神经、心上神经、喉咽支。
①支配上部颈脊柱的韧带和骨骼的灰交通支至上4 对颈神经,随其分支分布到颈部皮肤的血管、立毛肌和汗腺;
②自节上部发颈内动脉神经至颈内动脉,形成颈内动脉丛(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伴随动脉的分支,分布到眼神经,支配扩瞳肌和上睑的平滑肌,可出现眼部发干,发涩感);
③由节下端发颈外动脉神经至颈外动脉,形成颈外动脉丛,并伴颈外动脉分支,形成各动脉支的同名丛;
④发出颈静脉支随颈内静脉经颈静脉孔连于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⑤自颈上神经节发出喉咽支后进入咽壁,与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咽支组成咽丛;
⑥自节的下段发心上神经,沿颈总动脉后方入胸,加入心丛。
颈中神经节:由C4-5交感神经节合并而成,位于颈六横突水平,它是颈交感神经节中最小的一个,呈圆形、三角形、棱形或星形,有时可缺如。其主要分支有灰交通支、心中神经、甲状腺下支。
①该节发灰交通支至第5,6 颈神经随其分支分布到颈部皮肤的血管、立毛肌和汗腺;
②节中分出甲状腺下支后,呈丛状缠绕甲状腺下动脉,分发至甲状腺;
③还分出心中神经(心神经中最粗大者)入胸腔加入心丛。
颈下神经节:是由第 6-8颈交感神经节合并而成,位于第 7 颈椎横突与第 1 肋骨颈之间,约 63 %~80 %者与第一胸神经节合并为星状抻经节,分支有交通支、心下神经、锁骨下动脉分支。星状神经节与颈中节之间有两条节间支相连。
①发灰交通支至第7,8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随其分支分布到相应部皮肤的血管、立毛肌和汗腺;
②自节内经锁骨下动脉后方发出心下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心支入胸腔加入心丛;
③发出锁骨下动脉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行成锁骨下动脉丛,随动脉分布到上肢。
思考:
颈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未明确,要确诊为颈性高血压,需要先排除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后,根据颈部症状与高血压同时出现,并且试验性治疗有效后,才能诊断为颈性高血压。
本次病历患者的高血压可能有一下几个途径引起:
通过寰枢关节的错位,牵张颈上神经节,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的颈性高血压。
寰枢关节错位后,牵张挤压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释放促肾上腺激素,肾上腺释放肾上腺激素,最终导致肾上腺激素升高,心脏排出量升高,血压收缩压升高。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脉压差的变化,考虑由第二种途径引起可能性较大。
注: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心脏兴奋,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但是肾上腺素会对骨骼肌血管产生舒张作用,其作用大于皮肤黏膜血管收缩作用,因此舒张压可出现不变或下降。这个时候脉压差会加大。
作者:翁俊利 齐伟 张成 孟庆森 周钰健 刘剑宏 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