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姚梅龄医生 发布于2021-07-31 20:52 阅读量6249

本文由姚梅龄原创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个场景对话:

 

场景1

医生:您哪儿不舒服?

患者:我腰椎间盘突出。

医生:您有那些具体症状?您怎么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了?

患者:我就腰痛,别人都说我这腰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了。

 

场景2

患者:我就腰痛,做了个磁共振,报告上面写着腰椎间盘突出。

医生:那您片子呢?

患者:片子没带,我带了报告,医生不是都只看报告的吗?报告上都写了,我腰突了(医生黑人问号脸?)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影像学报告,只是将影像上看到的表现写出来,便于患者解读,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在没有结合临床表现时,不能作为病情诊断,仅仅是影响诊断。


因此,就医请携带片子!!不要仅仅拿着影像报告!请相信医生,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查体,结合必要的肌电图等,只有结合了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与片子表现相一致,才会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要过度解读影像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很常见,但不一定引起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行越来越大。

一个正常的中年人,去做一个腰椎MRI 或者CT,都有可能提示腰突了,但并没有任何不适。

所以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这句话可能有点拗口,突出和突出症有什么不一样?

突出只能说明腰椎间盘存在突出的情况,不一定有症状。

突出症说明现在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就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一个是说明生理改变,一个是临床症状。

 

此外,有些临床表现上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MRI时,结果并不明显突出,甚至没有突出,此时仍有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

为什么呢?不是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吗?都没有腰椎间盘突出,怎么还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呢?

原因是,MRI或CT都是卧位拍摄的,而卧位时,腰椎垂直压力减小,可能出现椎间盘间隙被拉大的可能,因此影像上腰椎间盘突出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当患者做着,或者站着的时候,椎体垂直受到的力量较大,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从而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么,如果你真的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了,怎么办?

正解是

到正规医院,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问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的轻重,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明显脊神经损伤时,一般都建议保守治疗,主要以手法理筋正骨调整失衡结构为主,配合针刺等理疗。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生活作息的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在治疗有效时,也应及时改变坏的生活习惯,不然容易出现症状反复,甚至加重。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要盲目听信朋友的“诊断”,出现身体不适是,尽快到正规医院,配合医生进行规范诊断与治疗。


作者:翁俊利   齐伟   张成   孟庆森   刘剑宏    周钰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