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真的需要自体移植吗?一文解答你的疑惑

赵伟强医生 发布于2024-07-25 15:11 阅读量4856

本文由赵伟强原创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2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我国发病中位年龄约55岁MM目前仍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疾病。


当MM患者被告知需要自体移植的时候,患者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听说骨髓瘤用药效果比较好,现在有很多新药选择,还有必要做自体移植吗?

我年龄比较大,能承受自体移植的风险吗?

自体移植是个很大的手术,花费是不是很多?

听说移植要在移植仓呆很久,是不是很痛苦,我没办法在封闭的环境下呆那么久?

那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骨髓瘤的自体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MM的治疗,一直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年龄≤65岁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MM的疗效得到很大的提高,自体移植在MM治疗中的地位曾几度被质疑,但从未被超越。


从目前的数据看,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疗效,自体移植组均优于传统化疗组。即便是CD38单抗、双抗、CAR-T等新药和技术不断涌现,自体移植也始终是MM标准治疗手段,是MM整体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MM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清除肿瘤浆细胞和M蛋白,降低肿瘤负荷,使受累器官得到缓解,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早期缓解的方法一个是诱导化疗采用多药联合,重拳出击,而不是患者一般的认识,凡事留一手,好药留到复发再用;另一个就是自体移植,自体移植能够最大程度的清除身体的肿瘤细胞和M蛋白;一线治疗更快更深的缓解,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还延长了缓解期,甚至部分患者会变成一种慢性病的状态,依靠口服药维持,长期缓解。

所以骨髓瘤初诊治疗时就需要分为移植候选组非移植候选组;移植候选组在诱导治疗时就需要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时机,做好移植计划;因为骨髓瘤有些药物会损伤干细胞导致后续动员采集失败。另外即便早期不愿意或者没有条件行自体移植,也建议提前冻存外周血干细胞,而不是复发之后再去采集,那样采集失败可能性会很大,导致错失移植的机会。


从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有效时间、经济学指标等多个维度来看,联合自体移植的治疗策略均优于非移植方案。


我年龄大了,还能做移植吗?


早期移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自体移植年龄限制在国际上逐渐放宽,甚至70-75岁体能状态佳的MM患者也可以通过自体移植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OS获益;现在对于年轻的高危患者,支持双次移植来改善生存;也可见自体移植的重要性及安全性。


自体移植花费高吗?


从经济学指标看,新药在早期多数比较昂贵,也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想必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多线治疗复发患者的新药选择有限;所以早期深度缓解,延迟复发时间,是MM整体治疗中最具有性价比的治疗策略。


随着各地区血液科自体移植的开展,在医保和惠民保等各种医疗保险政策的保障下,自体移植的费用明显下降,以深圳医保为例,在惠民保支持下,多数患者花费在3-5万之间,相比多疗程的新药治疗方案要划算的多。


做移植痛苦吗,是不是跟坐牢一样?


骨髓瘤的自体移植相比淋巴瘤要简单,预处理方案主要就是马法兰,一般用药2天,休息1天后就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后10-14天细胞植入便可出院;


自体移植本身并非手术,而是一项治疗性操作,过程和普通化疗相似,通过输注化疗药达到清髓效果,类似输血一样回输干细胞促进骨髓恢复;整个期间患者活动、饮食等基本可以自理;现在很多单位新建的移植仓环境优美,配备电视、洗漱间、甚至大玻璃窗,可以看到外边的风景,患者在仓内如同宾馆一样舒适。



所以,当您不幸得了骨髓瘤疾病的时候,具有移植条件的尽可能联合自体移植,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等方面都是一个优选的方案。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